家美国公司借由此次家主病倒的股价震荡进一步扩大优势,以免董事会里进入完全陌生的外人。
会议期间,好几个高层都向莫琪然投来不满的目光。因为是他的出现引起了许氏股价的持续波动,打击了股东的信心,也给了美国公司趁虚而入的机会。
主座上的许少睿也注意到这一点,赶忙表示最近正在谈一桩并购案,如果顺利完成,那么就会有个巨大的利好消息可以放出去,稳住股价。
于是,高层们的关注点转移到并购案上,讨论出好几套方案,以求万无一失。
开完会,所有人散去。莫琪然跟着许少礼回去这人的临时办公室,但屁股还没坐稳就透过透明玻璃幕墙看到许少睿那边出了状况。
那位代理总裁似乎刚刚打完一通电话,然后情绪就陷入了低谷。
许少礼顺着莫琪然的视线望过去,接着立刻快步走出自己的办公室。
“怎么了?又出什么事了?”他推开大哥的办公室大门问道。
“唉,”许少睿仰靠在椅子上发出长长的叹息,“为了酒店项目还有这次并购案,我们抵押了一部分股票来获取‘花旗’银行的贷款。但刚刚‘花旗’那边打电话过来,说如果我们的股价低于170英镑每股,他们就会重新调整利息额度和还款日期。”
“他们怎么能随便进行调整?”许少礼眉头紧皱。
“这是贷款协议上原本就有的条款。”许少睿摇摇头,“这些条款是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而提出的,一直都有,但以前只是个摆设,毕竟许氏的股价最近十年都没有低于过200英镑每股。”
“……”莫琪然站在许少礼身后,由于从未接触过大集团的内部事务,他一时之间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那就有些麻烦了,”许少礼倒是很快反应过来,“这些调整不仅会影响眼下的并购案,而且会产生连锁效应。搞不好很多银行都要跑过来催债……”
任何庞大的企业都是在靠各式各样的贷款来完成生产或者投资,没有例外。当然,这些企业的资历、信誉可以让银行给予特殊的优待,比如极低的利息,比如奇高的额度,比如宽松的风险评估。
只要不出大问题,企业保持正常运转,这些贷款就能为企业和银行双方都带来不错的收益。有的富豪甚至为了合法避税,从不卖出手里的股票,而是靠抵押股票取得的贷款来平衡生活开支。
豪商名流从不担心背负上哪怕十几亿、几十亿的贷款,除非他们所拥有的企业陷入某些难以控制的窘境。
而许兆清的突然病倒,非常不幸的正在让许氏集团这条大船越来越靠近风暴中心。隐隐有些墙倒众人推的趋势。
第140章2-54. 振奋起来的许少礼(上)
莫琪然连续两天都跟着许少睿和许少礼兄弟俩不停地开会,于是亲眼见识到商场上的翻脸无情。
原本已经谈到八九不离十的并购案,竟然惨遭对方毁约。
“少睿,对不起。但我是因为你父亲才肯跟你谈并购的。”比许少睿大十岁的克里什纳遗憾说道。
这人和拉杰一样也是个印度裔英国人,经营着在英国本地最广泛被使用的网络支付平台。因为想要把业务拓展到全欧洲,所以他才决定寻找合作伙伴。可作为一名科技类公司的老板,他质疑许少睿保守的做事风格能否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商业理想。
“你再考虑一下,有其他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再谈。”许少睿依旧像个好学生一样试图挽回。
可对方却只是摇摇头就转身离开了。
一直坐在会议室里的莫琪然眼看着许兆清的大儿子逐渐崩溃、乱了阵脚。他替许老头感到失望,但又什么都不能说。反倒是许少礼拉着大哥回到办公室,放下玻璃幕墙内的百叶窗,大声呵斥道:“你冷静点!这事还没完呢!”
此时,莫琪然和许家老三许少威都在,但两个人各自坐一边,谁都没有参与其中。
“没完?还能怎么办?难道去找父亲吗?”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