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2 / 2)

,哄得小娘子们袋里的银钱,论味儿,绝比不上他们陈记。

中元节是要吃扁食饺饼的,若是家里有做花馍,一家人便会围坐着,给小辈捏面羊,给老一辈儿的掐面人儿,平辈的做面鱼,其中喻意各有不同,但皆是为了求个好彩头。

白日祭祖、烧包袱,到了夜里,就出门放水灯,说来也讲究。

饺饼其实就是春卷,炒一个素食,拌野菜一类的,加鸡蛋花儿,擀了面皮,包成四四方方地下锅炸就成,不费什么功夫。

“饺饼的馅儿是新调的,有绿黄二豆和芝麻的甜口,也卖野菜根炒豆干的咸口。”伙计说。

许三七点点头,熟门熟路地进了后堂。

屋里就烧了一口灶,没什么热气,人手一根竹桶,满耳晃荡声。

用的是她上回说的抨酥的法子。

乳中有油,抨发而取酥。

丁河见人来了,招呼她看抨好的‘醍醐’,“上半天儿做坏了一碗,味儿酸了。”

她上回只说是照着熬醍醐的法子做,其实用乳抨出来的先是生酥,醍醐要难做的多,醍醐和熟酥都能用来发糕面里的酥皮。

生酥是浓稠的奶色,用木勺去舀,能挂在勺面上,轻得很,与本来的水状相差甚远,若是加一勺蜂蜜,就能做酥油泡螺了,但千层酥少说也要用熟酥,需得下锅再熬煮过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