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2 / 4)

目前荆州的州牧刘表。此人姿貌温伟,少时知名于世,与范滂、孔昱、范康、檀敷、张俭、岑晊七贤同称为“江夏八俊”。别的不说,光是刘表当年顶着袁术的堵挡,单马进入宜城就任荆州刺史,就足以令天下士人对其胆识心悦诚服。更毋庸说,刘表之后在蒯良、蒯越、蔡瑁等人的辅佐之下励精图治,将原本盗贼四起的荆州经略成了一方乱世乐土。如此有勇有谋的刘使君竟在诸葛亮眼中成了如此不堪之主。且不知荆州那些对刘表给予厚望的名士听到后会作何反应。

然而诸葛亮却根本不理会徐庶的异样神情,却听他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刘景升确实不足为谋君不见,去年天子蒙难之时,刘表身为汉室宗亲,拥一州之地,却对天子征召充耳不闻,坐视天子为曹操所掳。而今见曹操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刘表又心有不甘,几次三番唆使张绣滋扰豫州。令曹操以此为借口收兵自保,放任逆贼袁术南下苟延残喘。刘表若是真有心匡扶汉室,就理应在荆州高举义旗,先肃清袁术,再对抗曹操,以清君侧。此方为忠臣之道”

诸葛亮说到激动之时,双手不禁握紧了拳头。而徐庶亦被少年的忠纯之心所打动,忍不住拍案赞道好个忠臣之道孔明说得没,刘表、曹操皆心怀不轨,非汉室之忠臣。不仅是此二人,就连江东的孙策也以报父仇为由撤兵钱塘。原本声势浩大的讨袁之战,在吕布袭寿春之后,竟潦草收场,真是令人唏嘘。”

“此事亮也有所耳闻。不过孙策虽对外宣称要寻黄祖报杀父之仇,可其实则却是在与陈瑀争夺海西(今江苏东海)。不仅如此孙策还将幼弟孙权任命为阳羡长(今宜兴)。由此可见孙氏一统江东之心昭然若揭。”诸葛亮说到这里,忽然话锋一转感慨道,“如今看来忠汉室者,唯刘豫州也”

徐庶见诸葛亮对刘备推崇备至,想到在豫州的所见所闻,不由点头附和起来,“未曾想孔明隐居山野,竟对天下事也了如指掌。没,确如孔明所言,庶离开豫州之时,刘豫州正于沛县招募壮士征讨袁术。豫州义士闻讯后纷纷来其帐下投军效命。”

对于徐庶的夸赞,诸葛亮并没放在心上。他的叔父诸葛玄在刘表帐下为官时常会与他往来书信谈论时事,且其师庞德公亦时常会介绍一些荆州名士与他相识。因此诸葛亮在隆中并非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天下事。同时对于叱咤中原的各个诸侯,诸葛亮也有着的一番独特见解。更为确切点说诸葛亮对诸侯的品评是以德行为标准,而非世俗意义上实力。所以就算曹操、刘表、袁绍、孙策等诸侯实力再强也入不了诸葛亮的慧眼。因为这些诸侯都是德行操守有问题的人,他们对汉室的忠诚都值得商榷与怀疑。特别是曹操还曾屠戮过诸葛亮的老家琅琊,逼得诸葛一门惶然南下避祸。所以哪怕曹操救了圣驾,在诸葛亮的心中他依然只是个居心叵测的汉贼而已。相比之下,刘备实力虽弱,却能秉持汉室宗亲的骄傲,响应天子号召讨伐袁术、吕布二贼。故而刘备在诸葛亮心中的评价要远高于其他诸侯。

也正是抱着这种想法,诸葛亮一听到刘备的消息,就立即探身追问道,“哦,刘豫州要伐袁术?那吕布呢?”

徐庶如实相告道,“吕布自奇袭寿春之后,与袁术军对峙于淮水,与东莱军相持于沂水。眼下还无力分兵对付刘豫州。”

“东莱蔡氏没有撤兵?”这一次换诸葛亮露出了惊讶之色。想来在他眼中身为诸侯之一的蔡吉也应该见风使舵及时从讨袁大战中及时抽身才对。

而徐庶听诸葛亮问起了蔡吉,不由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递上前道,“目前徐州的东莱军由中郎将张颌统领。不过若论东莱之事有一人比庶更清楚。”

诸葛亮接过信筏一瞧字迹是庞统的,便一边拆信一边随口问道,“元直兄去过会稽了?”

“非也。此信是庶从江夏的东莱会馆所得。”徐庶咋了咋舌道,“不瞒孔明,而今江淮沿岸各郡皆有东莱商贾开设会馆招待同乡。庶虽居无定所,却也每每都能收到士元托人带来的信。想来蔡氏对荆扬二州的情形怕也是了如指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