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4 / 4)

然而稍微有点眼力见的人都看得出袁绍此举只是在以退为进而已。毕竟他并没有治耿包与袁尚等人的罪,更没有像田丰说的那样杀耿包明志,或是当众宣称要将玉玺送交许都。有了袁绍如此表态,其麾下的僚属自然是更加不遗余力地为其称帝造势。而沮授、田丰等反对者的呼声则如泥牛入海悄无声息。

眼瞅着劝称帝的呼声越来越高,袁绍终于在“半推半就”之下,于当年冬十月初,在邺城升坛受玺绶,即皇帝位,燎祭天地、岳渎,定国号为“陈”,改元“永定”,大赦天下。其实依照邺城所在位置,袁绍本该定国号为“魏”才对。不过其麾下的谋士指出,周武王灭商朝以后,为存先世之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而妫满的十三世孙陈大夫辕涛涂正是袁姓的始祖,也是汝南袁氏的始祖。袁绍为了彰显是舜帝的后裔,出身高于刘汉,便以妫满的封地“陈”为国号。

袁绍在登基称帝的同时,倒也没忘大肆封赏的亲眷僚属。三个之中,袁谭被封为平原王,袁熙被封为广阳王,袁尚被封为中山王。就连一直没有公开露面的袁术,也被封做了安国王。至于逢纪、审配、文丑、颜良等等劝进的有功之臣也各按资历封了三公九卿、大将军。而于吉作为化外仙人自然是不能接受世俗官职,因此袁绍便授予其国师的封号,并命其常伴左右出谋划策。

于吉能以国师的身份充当国相之职,在大多数人眼里虽有些意外。不过深知“天降玉玺”内幕的人都知晓于吉才是袁绍称帝的首推功臣。话说,袁绍在得到玉玺之初,曾有心让耿包出面劝进试探一下部下们的态度。却被闻讯的袁尚出面阻止了。袁尚提醒父亲袁绍说,历来开国的帝王登基都会有祥瑞出现。袁绍要想服众自然也得有“受命于天”的证据才行。而仙师于吉正是能为他找来证据之人。袁绍一听觉得说得很有道理,加之之前于吉曾在易京城下上演过“山崩地裂”之术。于是袁绍便将造势之事托付给了于吉来进行。

.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就先后为袁绍“求”来了,异石事件、黑龙事件以及天降玉玺事件。依照于吉的说法,前两桩是袁绍感动上天后,上天下的旨意。至于“天降玉玺”则是他所施的一种法术。当然于吉所谓的“法术”,其实只是些障眼的魔术而已。可在不懂机关的人眼中却像是传说中的魔法一般令人炫目,从而达到了袁绍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