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2 / 3)

青气质,目的达到了就成。

且就在蔡吉与崔林商议如何请徐干出山之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二人的对话。但见一员信使疾驰而至道,“启禀主上,赵将军与萧国相已拿下葛城,共斩敌兵八百余人,俘虏两千余人。”

“我军损失多少?”蔡吉追问道。

“不足百人。”信使抬头答着道。

然而还未等蔡吉露出欣慰的笑容,又一骑信使风急火燎地赶了。不同与上一个信使所带来的捷报,此人一见蔡吉便跪地疾呼道,“主上不好也清河遭袭”

小剧场:

草皮:丕好歹也是三曹,找师傅岂能儿戏。

小蔡:那汝要何人?

草皮:能要吴质吗?

小蔡冷瞟:干脆给你找齐四友+二妃凑一桌三国杀吧?无不少字

草皮低头:。。。。。。(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由】.

div>

BAIDU_CLB_LT_ID="519311";

------------

第一百十二节 不速之客

第一百十二节不速之客

费章节(16点)

不同于饱受战火蹂躏的魏郡,清河郡在战争尚未开始之前便已匍俯在了齐军的脚下。『雅-文*言+情$首@发』作为顺从与识时务的回报,蔡吉减免了清河一年的税赋。这意味着清河的百姓不仅不用担心被齐军征粮,还可将这一年的收成全部留为过冬之粮。蔡吉的慷慨极大地安抚了清河的民心。特别是在其他诸侯征粮暴行的映衬之下,蔡吉在冀州的良好口碑与日俱增。毕竟一个体恤百姓的诸侯,总好过一个横征暴敛的诸侯。至于这诸侯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在许多人眼中也就不再重要了。

诚然冀州依旧是曹、蔡、袁三方的主战场,清河境内也时常会有盗贼出没。但在乱世背景的承托下,清河眼下倒也算得上太平。于是在收割完当季的麦子之后,清河郡内的百姓便纷纷抓紧在田间播种下了新一轮的冬小麦。

骄阳下农夫赶着村中唯一的一头公牛在树林边犁地。几个妇人在村口一边切割干草,一边有说有笑。不远处五六个青年正手持木棍、锄头负责警戒,一旦碰上风吹草东他们会在第一向在村外的耕作的男女发出警报。只于齐军军纪严谨向来不扰民,使得负责警戒的小伙子们多少有些懒散。

如此这般平和的田园景象在清河郡内可谓是随处可见。不过就在百无聊赖的小伙儿开始互相打闹嬉戏之时,他们突然觉察到了脚下大地的一丝鸣动。略感吃惊的众人连忙回头北望,但见远处平原与苍穹的交界处俨然扬起了一片沙尘。

“莫不是齐军又打官道过吧?无不少字”

不知是谁小声嘀咕了一句。很快自地平线上冒出的一队骑兵回答了年轻农夫的问题。没有熟悉的“蔡”字大旗,没有常见的汉家战袍,取而代之的是髠头、纹身、皮袄……“胡人是胡人”

一道黑色的疾风掠过,年轻农夫张大了嘴巴的首级就此飞向了天际。血腥的问候令在场的其他农夫吓得手脚发软。只一眨眼的功夫,又有四、五具无头尸应声倒地。但骤然冒出的死神们并没有就此收手。相反飞溅的血浆激起了这伙胡人心中嗜血的野兽。

“杀全都杀光不留活口”为首的胡酋舞起长枪,左突右刺间将正要四散逃开的农夫一一挑翻在地,出手既狠又辣,但在那顶深灰色头盔下露出的却是一张稚气未脱的脸。

“单于,那村里的粮食呢?”紧随其后的手下追问道。

被称为单于的年轻胡酋名唤楼班,乃前乌丸王丘力居之子。初平四年(193年),丘力居病故。临死前碍于当时的楼班还年幼,丘力居便让从子蹋顿总摄三王部辅佐楼班。可乌桓人向来以强者为尊,蹋顿不仅比楼班年长,且实力雄厚,自然是获得了三王部众的一致拥戴与信服。相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