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度根这声"狡猾"的评价。让在场的汉人神色都有些尴尬。不过考虑到对方只是一个不服王化的蛮夷,高干等人倒也没有计较步度根的"失言"。『雅*文*言*情*首*发』与此同时,牵招的一番提醒也让在场的将校冷静了下来,开始认真考虑如何应对咄咄逼人的赵子龙。
然而高干终究才智有限,又摄于赵云的威名不敢主动出击。在沉吟了片刻之后他还是将目光转到了卫固和牵招身上。卫固是高干的谋主。此番高干之所以能顺利起事,至少一半是卫固的功劳,所以卫固的智谋不容质疑。而牵招虽是武将,但其在十余岁时便投身安平名士乐隐门下求学。中平六年,十常侍乱政,乐隐被害。牵招与乐隐门生史路等人,冒险收敛乐隐尸首,载其还乡。道遇山贼。史路等皆四散逃走,牵招垂泪恳求,山贼觉得他是个有义之人,放他离去,由此牵招声名鹊起。不久之后牵招被袁绍辟为从事。兼领乌丸突骑。后袁绍近臣犯法,牵招先斩后奏。袁绍甚奇而没加罪于他。由此可见牵招不仅有勇有谋,其品行更是在卫固之上。
不过这会儿的高干可没心思品评帐下文武的人品孰优孰劣,他只知道此刻在大堂之上能为他出谋划策的智谋之士唯有卫固、牵招二人。想到这里,高干便向牵招询问道,"赵子龙此番来势汹汹,不知子经可有应对之策?"
牵招沉思了片刻,拱手回道,"招观赵子龙领万余骠骑扫荡雁门,长途奔袭之余,必不可久战。故招以为将军因坚壁清野,以逸待劳,待齐军疲惫之后,再出兵剿杀也不迟。"
高干听罢牵所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一旁的步度根却是听得一头雾水,连忙追问道,"何为以逸待劳?"
"就是守在城中,等齐军疲惫之后,再出城掩杀。"袁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步度根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