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4 / 4)

。反倒是荀彧的进言显得颇为保守。

然而还未等曹操开口同荀彧商议,杨修已然先行反驳道,“令君此言差矣。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蔡氏今日之危局。皆是其咎由自取,与丞相何干!”

荀彧却不为所动道,“蔡安贞善治民生,其在民间声望颇高。若蔡安贞最终脱险,而主公又未能拿下齐地,则蔡氏自此与主公势同水火。届时蔡吉、刘备、孙策三方合围,主公又该如何处之?”

面对荀彧冷静的分析先前积极主张北扩的文武大多陷入了沉默之中。唯有杨修不服气道,“若蔡氏最终殒命乎……”

“若主公毁约出兵,而蔡安贞殒命辽西,则在齐营遗臣眼中主公亦是趁人之危。”荀彧言罢,不再理睬杨修,转而曹操进言道,“故彧以为主公现下因静观其变,待蔡安贞殒命后再出兵北扩也不迟。”

其实荀彧并不反对曹操向北扩张。只是在他看来任何一场征战都该师出有名如此方为王道。但此刻的曹操却认为荀彧的想法太过一厢情愿。能在蔡吉死后出兵东扩当然是最佳选择。可万一蔡吉最后没死呢。那他曹操岂不是白白错失了一次消灭蔡氏的大好机会。正所谓趁他病要他命,曹操可不愿意放过任何一次能灭蔡吉的机会。

另一方面荀彧的进言也给了曹操一番新的启发。就见曹操在低头沉思了片刻之后,嘴角扬起了一丝狡黠的弧度,“罢也,那便暂时不东扩。然则,若有宵小趁机作乱,袭扰齐侯治下之地,孤亦当出兵替齐侯分忧。”

众人听罢曹操所言脸上也都露出了一派了然于心的表情。想来用不了多久蔡吉治下各州郡的豪强、山贼便会闻风而起四处作乱,而那时作为盟友的曹操便可顺理成章的出兵帮助蔡吉平乱。至于曹军何时能平完乱,那便要看蔡吉能否活着从回中原了。甚至就算蔡吉最终安然无恙,曹操也不见得会吐出吃进去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