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4 / 4)

一来,荆南土产皆贱卖于齐商也!”

“何止土产贱卖。长此以往荆南铜钱怕是皆归于齐也!”习祯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道。

刘备虽不知何为“齐法家”,可眼见众臣一个个都脸色铁青得好似能拧出水来,他自然也能料想得现实情况有多么糟糕。于是乎,刘备当即便将面子问题抛诸脑后,赶紧向诸葛亮征询道,“孔明可有应对良策?”

蔡吉能借鉴后世经验,诸葛亮自然也能以史为镜。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的争霸乃是涵盖了军事、政治、文化以及经济的全方位竞争。所以对于钱荒的解决之道诸葛亮其实心中早有腹稿。事实上他之所以将矛盾指向东莱五铢,一来是要让刘备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二来也是为了给刘备台阶下。有道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倘若刘备像曹操那样老老实实地沿用汉五铢钱,也就不会让荆南沦为劣币地区,进而被东莱五铢专空子洗劫。

故而此刻面对刘备的问计,诸葛亮成竹在胸地拱手进言道,“君上勿忧。臣以为当务之急,因先重铸五铢钱以安民心,待钱荒平息后,再布告全境对外贸易皆归官府专营,荆南民间严禁通用东莱五铢!”

果然,这一次刘备不再有所异议,而是郑重其事地向诸葛亮托付道,“善!钱荒一事就交由孔明全权负责也。”(未完待续。)

------------

第十二节 齐法家

且不论诸葛亮接下来会借鉴先秦哪家流派的经验来解决刘备的燃眉之急,至少蔡吉师承齐法家俨然已是天下共识。齐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在齐国形成的法家派系,以齐国国相管仲和晏婴为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尊王攘夷、商德保民、以法治国、法教兼重。而蔡吉自穿越以来所推行的以工代赈、宽刑省禁、富国强兵等种种政策,乃至她喊出的“尊王攘夷”口号都与齐法家的理念不谋而合。所以也就无怪乎外界会称蔡吉为“女中管子”了。

有道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于蔡吉的诸多政策皆出自齐法家,其治下的青、徐、冀三州很快便掀起了一股子法家热。龙口讲武堂的儒学院更是专门开课着重讲解《管子》、《晏子春秋》等齐法家著作。

在后世一般人总是认为法家是一个与儒家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可实际上先秦和两汉时代的学者都公认法家有两个体系。其一为春秋时代的齐法家,后世又称“东方法家”。其二为战国时代的秦晋法家,后世又称“西方法家”。虽说两者都是法家,但秦晋法家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齐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法教兼重;秦晋法家奉法、术、势为至尊与圭臬,齐法家则既重术、势,又重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