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把石墩气的半死。

成亲就了不起啊。

是啊,有本事你成个看看?

田间地头艾草和白蒿很多,尤其是经过冬天烧坎、枯叶腐烂发酵,蕴藏了一个秋冬的生机在初春探头。叶片肥的胖墩墩的,嫩闪闪的叶尖儿盛着露水,绿叶子外浮着一层灰白,轻轻拿手掐断,一股清苦微涩的气味蔓延。

三人摘的很多,将三个背篓都装满了。

又挖了些野葱做社饭用。

章小水又喊虎二郎从家里拿个簸箕送去河边,他们在河边清洗干净后装着。初春的河水好像刚从深山雪地蹦跶出来似的,哗啦啦的湍急清亮又刺骨,野菜在春水里一荡,好像染了一层清甜多汁的嫩。

虎二郎拿来了两个簸箕,章小水夸他脑子瓜子灵活,他刚刚忘记说了,一个簸箕肯定要把蒿菜和艾草混淆了,本来这两种还挺像的。

簸箕里装野菜漏水,滴滴答答的,等水稍干后,四人两两抬着去虎仔家了。

还有两天成亲,虎仔家很忙,赵兰鸣和李瑜都在帮忙剪囍字贴窗花,家里里里外外都要除扬尘打蜘蛛网。

把在虎仔家焯水的艾草倒入洗干净的石钵里,就是那个打糍粑的石钵,又拿棒槌一下下的把艾草捶烂,彻底变成一钵绿汪汪的汁液。

吴婶子走来见他们已经开始捶了,不由地操心道,“艾草只要尖儿嫩叶吧,不然颜色口味就不好了。”

这个章峥自然知道,章有银以前就做过青团,但是不太好吃有些苦,是糖放少了,颜色还偏黑,后面发现是带着梗的原因。

吴婶子这青团方子,据说去年做了非常好吃,所以章小水才很遗憾章峥去年没吃到。

吴婶子见小子们捶打的差不多了,拿勺子把汁液舀出来放在包袱簸箕里过滤汁液,一边做一边说诀窍。面不能和稀,油也不能放多了,不然蒸的时候要塌了。还得掺活水磨的糯米粉,这样冷了也不会硬,口感还是很软糯的。

就这个青团方子,吴婶子给皂荚巷子的街坊都说了,可拉了一波好人缘,她每天抱着团团四处串门,受欢迎的很。

蒸熟后的青团,清香肆意,趁热刷了一层熟的菜籽油,这样放一起也不会粘黏在一起。一颗颗装木钵里,给三家都分二十五颗。

章峥正在分拣,章小水给他喂了一颗,然后满眼期待的望着他神情变化。章峥眼睛一亮,艾草的清香浓郁,好像吃了一口春天的软糯清甜,难怪章小水心心念念要等他回来吃。

“很不错。”章峥说完看了眼门外劈柴的章有银,小声对章小水道,“比爹做的好吃多了。”

吴婶子满脸得意笑意,石墩见不得他们黏糊糊的,“夸人家就大声点嘛,真小气。”

两人就笑,大声夸奶奶手艺面点一绝。

三人每人端着木钵去给每家送去,章小水送周家,路上碰见小月牙捧着木钵带着丸哥儿。

他们是来送喜饼的,喜饼贵重,只自家亲友得吃,周家是三家每家十个,其他人家每家四个,寓意十全十美事事如意。

丸哥儿手里举着饼子,只想拉着章小水一起吃喜糖喜饼。

刚刚出炉的可香可香了。

章小水弯腰吃了一口,是很甜很香,是鸡蛋面粉和花生油蜂蜜做的。

章小水去周家送时,周圆柳桑周青山夫夫都在屋檐下系红绸,这红绸不是买的,章小水成亲那时候也是租的,带着一对大红灯笼,一天六十文。

村里人成亲,还真不怎么兴这个,不过从山狗村开始,后面周边村子都开始兴了。

只是这份钱,主人家舍不得出,也不知道哪个精明人想了个名头,这租红绸的钱是要舅舅和姑姑姨娘那边出,墙上扒一张红纸,将出钱的亲戚名字都写上去,再写套路祝贺词。

这样可不就是皆大欢喜,新人和亲戚们都有面了。就是心疼舍不得出钱的,这样分摊下来也没几文钱了。

周圆挂好红绸确保屋檐下两边红绸弧度都相差无几,扶着木梯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