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1 / 3)

“素闻鹿门庞德公,笃志博闻,雅量高致。今日一见庞门子弟果然名不虚传。”杨彪抚须赞了一番庞统之后,又跟着向蔡吉邀请道,“小儿德祖正与好友在后院设有酒会,想请不如偶遇,两位不若一同参与?”

蔡吉耳听杨彪提起了他儿子,脑中立即就浮现出了在邺城猎场与袁尚等一干少年碰面时的情景。没错,杨彪的儿子正是杨修,杨德祖。虽说无论是史书,还是真实的碰面,杨修都没有给蔡吉留下啥好印象。但眼见杨彪身处高位却为人却甚为和善,不禁对这位老者心生了好感。所以便带着庞统欣然应答道,“吉等就恭敬不如从命。”

就这样杨彪与吴硕带着蔡吉、庞统二人来到了杨府内的花园之中。眼下虽已是积雪皑皑,草木凋零的隆冬时节,但杨府的园子布置得颇为大气,以至于身处其中的人非但不会觉得萧瑟,反而觉得都透着股子庄重。而就在这样一座带着肃穆气息的园子之中,却隐隐传来了一阵嬉笑之声。蔡吉寻声抬头一瞧,就见不远处的一间楼台内,正围坐着五、六个身着华服的年轻男子。只见其中一人突然站起身举杯朝着众人说了几句话,一时间欢快的笑声传遍了整个园子。而那个挑动气氛的男子正是杨彪之子杨修。

杨彪显然对杨修的这种狂豪做派并不在意。须知,世家豪族向来讲究名士风流,杨修结识的又都是当世俊杰,又怎能如朽木一般拘谨。却见这会儿的杨彪带着笑意向儿子招呼道,“德祖,还不快来见过蔡府君。”

“见过蔡府君。”楼台之上的杨修随意地与蔡吉行了个礼之后,便向其招呼道,“府君上次在邺城。今日可会有佳作?”

佳作?上次那是瞎猫碰着死耗子,正巧有合适的诗歌可以抄袭。蔡吉一面在心中暗自苦笑,一面则谦逊地推脱道,“修公子见谅。本府那日不过是触景生情而已。今日再要作诗,怕是要贻笑大方了。”

“触景生情?也是今日没有昂公子在场,府君怕是做不出啥好诗来了。”杨修带着熏熏醉意戏谑地说道。

而蔡吉一听杨修将自己同曹昂联系在了一起,不由皱起了眉头暗自嘟囔,这男人的嘴怎么比八婆还碎至于一旁的杨彪更是沉下脸来向儿子呵斥道,“德祖休得无礼”

杨修被老父如此一喝,便颇感无趣地努了努嘴道,“罢了。吾等今日也不勉强府君作诗。”

且就在杨修的言行令蔡吉与杨彪等人都颇感尴尬之时,忽见不远处又走来了两个华服男子。蔡吉定睛一瞧赫然就是孔融与刘备。联想到数日前在岔路口的那次相遇,蔡吉不得不在心中感叹,这可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蔡吉在看到孔融与刘备的同时,对方也在第一时间也注意到了她蔡吉的存在。特别是孔融在向刘备拱了下手说了几句之后,便径直走到蔡吉面前,二话不说就冲着她躬身一揖,朗声说道,“融替家眷谢过蔡府君不杀之恩。”

唉?这唱的是哪出啊。孔融这算是在谢自己呢?还是在损自己。蔡吉虽然能感受出孔融的话中带话,但人家既已作了揖,也说了个“谢”字。自己总不成当着杨彪、吴硕的面同他抬杠。因此这会儿的蔡吉便装着没听懂孔融的话外之音,拱手还礼道,“孔少府大义弃官,本府怎敢伤及少府家眷。”

孔融见蔡吉一口咬定北海的事是自己弃官而走,而非东莱不宣而战,不禁暗生气恼。但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孔融也不好公开反驳蔡吉的说法。毕竟自己堂堂一郡之首让人不费一兵一卒地赶出北海可不是件光彩的事。于是他只得冷哼着一甩长袖不再搭理蔡吉。

与此同时紧随孔融之后的刘备眼见现场气氛颇为诡异,当即快步上前先向杨彪行礼道,“刘备见过杨太尉。”

“刘使君莫要多礼。”杨彪客套地还礼道。

可就在两人客套之时,忽听楼台上的杨修插嘴向刘备问道,“刘使君可会作诗乎?可会做赋乎?”

杨彪见儿子对两个当世豪杰都如此无礼,不禁在心中暗骂“竖子”。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他又无法直接教训儿子,于是他只得干咳一声朝刘备与蔡吉歉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