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2 / 4)

的忙碌之后,翌日一早,宛城四门皆开,张绣亲率部将弃盔解甲,向曹操请降。而曹操则当众解下披风披在张绣身上以示接受其请降。且就在张绣与曹操二人默契地表演请降与受降之时,紧跟曹操身后的蔡吉倒是乘机打量了一下张绣。发觉此人身形壮硕,五官端正,看着倒也不像是奸诈之辈。却不知“送婶”这事究竟是张绣本人的主意呢?还是贾文和的主意?

说起贾诩,此刻蔡吉多少有些失望。因为在这群自报家门的降将之中,并没有贾诩的存在。难道贾诩还没投靠张绣?话说《三国志》里头虽没有写明贾诩投张绣的确切时间,可《吴书》中却记载了贾诩在宛城之战中,为张绣出谋划策过。难道是《吴书》记错了?还是说贾诩那老狐狸故意躲着不见曹操?

鉴于曹操在场,蔡吉自然是不方便直接向张绣打听贾诩的下落。不过只要贾诩人真在宛城,真在张绣麾下,那蔡吉自负以君雅麗等人的手段挖出贾诩只是时间问题。因此这会儿的蔡吉也同众曹将一样带着洋洋自得的笑容,众星捧月着将曹操拥入了宛城。

受降之后自然就是盛大的宴会。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摆在宛城之中的宴会上,典韦并没有像史书记载的那般持斧而立给张绣等人来下马威。相反整场宴会的气氛显得颇为热闹。若非之前蔡吉刚在城门口看过受降仪式,她甚至都会误以为这是一场曹营间自家人的宴会。

有了如此顺畅的开端,之后数日,曹操开始派出兵马陆续收服宛城周边叶、穰、舞阴等等一干南阳诸县。曹营诸将更是与张绣的部将称兄道弟打得火热。时间就这样慢慢流逝过了十天,如果蔡吉的灵魂不是来自一千八百年之后的话,她可能会同曹营诸将一样认为南阳郡就此平定了。不过每次看到曹操与邹氏出双入对,蔡吉还是会暗自提醒自己注意张绣的动向,并坚持每日回城外营地过夜。

这一日在宛城办完公务的蔡吉照例又要出城回营地。却不曾想,还未等她骑上马,就有一小卒跑来禀报道,“蔡使君,司空今晚在城外大营设宴,还请使君莅临。”

曹操又要设宴拉拢张绣的部将?听到消息的蔡吉,脸上不由露出了一丝无奈的笑容。自打曹操入驻宛城之后,那可真是小宴天天有,大宴三六九。这倒并不是说曹操为人奢靡。而是南阳郡毗邻荆州,本地的世族豪门多多少少都与刘表有些关系。为了安抚这些地头蛇,同时拉拢张绣的人马,曹操如此往来迎送倒也并不为过。只不过在城外大营设宴这还是第一次。蔡吉虽觉得有些意外,却也颔首接下了帖子道,“请转告曹司空。本府会如约而至。“

然而令蔡吉深感意外的是,当她以一身文士打扮来到曹操的帅帐之时,迎面碰上的并非是一排排明艳动人的侍女,而是手持大斧宛如巨灵神一般立在门口的典韦。说起来,蔡吉现在与典韦也算是有了点头之交,平日里也没少见他鞍前马后地跟在曹操身边做保镖。因此她并不害怕被称为“恶来”的典韦。相反倒是觉得这个忠心的侍卫长,其实是个挺憨厚的汉子。可此时此刻,面对眼前这个充满了杀气的典韦,一股莫名的恐惧还是在第一时间漫上了蔡吉的心头。

这会儿的典韦显然也觉察到自己吓着面前的少女了,却见他难得地向蔡吉挤出了一丝笑容向蔡吉点了点头。虽然这笑容看着也令人渗得慌,可蔡吉还是从典韦的眼中看到了善意。所以她在向典韦报以了同样和善的笑容之后,便信步迈入大帐找了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坐了下来。

其实被典韦骇着的可不止蔡吉一人。当张绣带着一干亲随来到大帐之时,面对怒目圆睁的典韦,这位宣威侯甚至都不敢抬头。如此诡异的气氛一直持续到曹操搂着邹氏出场才逐渐被热络的气氛所取代。不过敏感的蔡吉还是发现坐在对面的张绣面色郁闷,似乎心事重重。

难道此刻才是宛城之变的导火索?

暗自心惊的蔡吉,抱着这样的想法思略了一番之后,便在宴会进行到一半之时,便借故退了场。而众人对她的这一举动也并没有太过在意。本来有蔡吉这等女宾在场,许多即兴活动都不方便展开。因此这位女刺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