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谈道,“蔡使君明鉴,本初公并非有意阻止东莱远征袁术。只是眼下幽州战事吃紧,而本初公又刚被陛下任命为大将军统管北方四州,倘若北疆有所差池的话,岂不是难以向朝廷交代?”
蔡吉眼见辛毗将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私斗,偷换概念成了朝廷交代的任务,不禁在心中暗呼高明。好在她与郭嘉等人事先有过商议,所以这会儿的蔡吉也不同辛毗在幽州之战的“正义性”问题上多做纠缠,而是面带着笑容颔首道,“佐治先生言之有理。然则事有轻重缓急,眼下袁术已集结数十万大军进犯豫州直逼京师许都。吉身为汉臣理应以救驾为先。当然吉与东莱众军民也不会坐视本初公在幽州孤军作战。”
蔡吉说罢向身旁的郭嘉使了个眼色,而郭嘉则立即会意地向辛毗递上一卷书稿道,“此乃东莱军此番北上幽州的名目,烦请佐治先生过目。”
辛毗接过富有东莱特色的纸卷,将其展开后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跟着便剑眉一挑探身问道道,“哦?走海路?”
“是。从东莱走海路道幽州不仅路途短,也可减少军粮的损耗。”郭嘉颔首作答道。
“如此一来,东莱军就得在易水口建水寨。这可不是一两日就能完工之事。还不如直接走陆路来得方便。”辛毗如拨浪鼓一般摇着头道。
蔡吉当然不会愿意走陆路,且不说穿越青、冀两州去易京路途太过遥远,光是途中耗费的军粮就足以令她心痛。更何况走陆路就以为着要将东莱军的后背交给袁绍的人马,怎么看都没走海路风险来得小。所以此刻的蔡吉也不等郭嘉作答,直接便插嘴回答说,“佐治先生无需担忧。建一水寨快得很,要知道想黄县城外龙口港那样的大港口,当初也不过才花了三个月的时间。相比长达一年的攻城战,本初公应该也能多等上个十天半个月吧?”
可辛毗却并不罢休,却见他指着卷轴据理力争道,“若是如此,除去建水寨所需的口粮,使君所提供的粮草可不够。”
耳听辛毗说到这种地步,蔡吉已然明了对方这是,明知讨不到兵,所以打算多讨点粮食。于是在与郭嘉交换了一下眼神之后,蔡吉当即两手一摊苦笑道,“佐治先生,本府即将南下救驾,东莱现下可是军粮吃紧啊。”
“使君说笑了吧。今年诸县又是丰收,谷子都快堆满龙口的粮仓了。”辛毗说到这里露出了狡黠地笑容,“更何况使君还享有盐铁专利。区区一点军粮又何足挂齿?”
\(^o^)/~~~上封推了~~~欢迎各位JM路过收藏~~~
第2卷青州之鹏 第75节移民辽东
第2卷青州之鹏 第75节移民辽东
辛毗最终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正如蔡吉也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一样。有时候谈判不存在绝对的输赢,达成双赢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就像是辛毗要向袁绍交代,而蔡吉则想以最小的代价在幽州安插“暗桩”。双方默契地没有揭对方的老底,所以气氛还算融洽。
然而在送走辛毗与管统之后,郭嘉却回来的路上,露出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一旁的蔡吉见状,自然是不能就此坐视不理,只见她在边走边聊间,探声问道,“奉孝先生觉得刚才谈判的结果有问题?”
“只要能让袁绍接受走海路的提议,多付些粮草无伤大雅。”郭嘉先是摆手示意蔡吉不必为先前的谈判结果担忧,可跟着却又皱起了眉头狐疑道,“嘉只是在意管统先前在书房中的表现。此人对袁绍颇为忠心,可辛毗在与主公据理力争之时,此人却始终没有发话。主公不觉有异乎?”
蔡吉被郭嘉如此一提醒也觉得刚才管统的表现有些不符合他的性格。但真要说管统具体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也很难鉴定。毕竟辛毗才是特使,而管统只是引荐者。他二人极有可能在来之前就已达成了某种默契。不过郭嘉既然提到了这一点,蔡吉就不能就此置之不理。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且不论管统那边整的什么幺蛾子,小心驶得万年船总是没错的。于是蔡吉便向郭嘉点头附和说,“嗯,本府会让人多加注意管统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