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4 / 4)

佛又回到了在许都司空府中被夫子表扬的日子。可蔡吉的发问却再一次将曹丕拉回了残酷的现实。令他想起到不管他曹丕的才学如何,都不能改变他身为质子的事实。而一个质子是没有前途可言的。过了半晌之后,曹丕终于艰涩地回答道,“丕不知。”

蔡吉虽在树下却也听出了曹丕的情绪变化。联想到曹丕目前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与曹操明友暗敌的关系,蔡吉自然是不难猜出曹丕这会儿在想什么。却听她朗声说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终有一天子桓会知汝之大任。”

曹丕没想到蔡吉竟会在这时候勉励自己。但他转念一想,又觉得这种勉励更像是一种讽刺。老天确实给了他曹丕一个大任,那就是来齐营充当质子。想到这里,曹丕以机械地口吻自暴自弃道,“丕之大任,乃维系曹蔡联姻。”

“若有一天曹蔡联姻无法维系呢?”蔡吉步步紧逼道。

这一次少年彻底陷入了沉默,却而代之的是风拂过树梢发出的沙沙声。蔡吉亦知自己问到了曹丕的心结所在。一旦曹蔡联营无法维系,曹丕质子之路也算是走到了尽头。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天天担心自个儿那一天会被拖出去祭旗,自然是难展笑容。

到了那一天,自己真会拿曹丕祭旗吗?蔡吉在心中如此扪心自问了一句。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纳质为押”只是一种外交手段,并不能真拿来要挟对方。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楚汉相争,刘邦与项羽对峙于广武。因汉将彭越几次往返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羽为此深感忧虑。便做了一张高腿案板,将身为质子的刘邦之父刘太公搁置在上面,向刘邦宣告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谁知刘邦却无赖地放话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即幸分我一杯羹。”项羽听罢,大怒,当即就要煮了刘邦的老爹。最后被他小叔项伯给阻止了。项伯说:“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由此可见盟约、亲情什么的对一心想夺天下的霸者而言,都是随时可以抛弃的东西。真要杀了质子,反倒是坏了自己的名声,为背盟的对方开脱责任。

一早就看穿曹操本性的蔡吉,自然是从一开始就没把曹丕当做制约曹操的手段。更不会做出阵前杀质子,这种涨他人士气,毁自己名声的傻事。所以这会儿的蔡吉反倒是大方地向曹丕保证道,“子桓,若有一天曹蔡反目,孤也不会取汝性命。”

啪嗒一记,一粒桑果落到蔡吉的头上。她旋即回头一瞧,但见树杈上的少年正瞪大着眼睛看着自己看,似乎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曹丕的反应让蔡吉,不由露出了笑意道,“子桓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