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十条为准。”张谨说道这里又补充一句道,“此外过了初试,而未能过选试者,亦能留在官府之中充当胥吏。”
“那殿试又考校何物?”周瑜追问道。
“殿试考试策就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张谨答道。
张谨的一番介绍让孙策与周瑜对开科取士又有了一番新的了解。而张昭则乘热打铁地向孙策进言道,“臣恳请吴侯在东吴开科取士选拔才俊。”
在张昭看来开科取士对孙策在东吴的统治十分有利。孙策现在仰仗的无外乎是孙氏宗族以及孙坚留下来的一干家将。光凭这些人不足以维持孙策对东吴的统治。所以孙策需要吸收本地士人入幕为官。而开科取士就是最为公正,最为有效的一个方法。
孙策看了张昭一眼,迟疑地说道,“听张郎所言开科取士似乎颇费周章。此事还是等孤取了桂阳再行商议。”
然而孙策的话音刚落,便有人朗声接口道,“兄长若是无暇筹备此事,权可替兄长分忧。”
孙策回头一瞧,只见年仅十八岁的二弟孙权,正站在不远处,以炯炯地目光望着自己。于是孙策哑然失笑道,“仲谋可知如何出题?如何设初试?如何设选试?如何设殿试?”
面对兄长的一连串问题,年轻的孙权并没有语塞,反倒是一个抱拳傲然请命道,“权现下并不知,但权可以去东莱考察。”
第五节 锦西太平
收费章节(16点)
第五节 锦西太平
蔡吉并不知晓她所订立的一系列政策,正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同一时期的其他诸侯。不过她本人这会儿倒是确实有在冀州开科取士的打算。话说自打曹操攻克邺城,兵围邯郸之后,整个冀州的局势也随之明朗起来。蔡吉在过去的一年之中占取了冀州大半郡县,并开始进军幽州。而曹操虽只拿下赵郡及半个魏郡,但好歹也算是打开了通往并州的通途。只要不出重大变故,双方在河朔的势力瓜分已成定局。所以蔡吉与曹操之间明争暗斗的重点也就此由军事转向了政治。
不过政治不同于军事,其中参杂了太多的软实力,如声望、如大义、如权益。仅就政务而言,蔡吉有贾诩、郭嘉、王修等本土谋士相助,有上下两千年的历史经验做后盾,可以完胜同一时期任何一方诸侯。正如同样是免税,曹操要等底下的官吏上书进言百姓无力承担税赋,才勉为其难地减免地方税赋。而蔡吉则从一开始就知晓刚刚经历过战争摧残的冀州百姓根本不可能承担得了繁重的赋税。所以她大笔一挥十分干脆地免除了本就收缴不上来的税赋,平白向冀州的百姓卖了个好。
然而一涉及到声望、大义等软实力之时,蔡吉的劣势就十分明显了。老而弥坚的曹操光是声望就甩才双十年华又是女子之身的蔡吉望尘莫及。更勿用说曹操还手持汉室这杆大旗。只需让许都的刘协盖一下章,他就能轻而易举地用几个空头衔换取冀州世家豪族的支持。当然,正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在本地宗族豪强的眼中,蔡吉手上的“实缺”还是比许都的“空衔”更加吸引人。只不过实缺不可能像空衔那样想给谁就给谁。毕竟地方官吏品行太差、水准太低的话将直接动摇蔡吉的统治。如何在人事任命上做到即拉拢地方势力,又制衡地方势力,还要保证官吏的素质,便成了摆在蔡吉面前,乃至绝大多数诸侯面前的一道难题。
就目前来看蔡吉的开科取士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实用方式。虽然相比后世的科举制,东莱的那次开科取士并不算完善,甚至还带有察举制的残余。但它终究是替蔡吉整合了青、徐两州的地方势力。如今蔡吉所攻取的冀州疆域比她原本所占的青、徐二州总合还要大,人口还要多,势力还要错综复杂。在冀州开科取士自然也就势在必行了。
不过蔡吉在筹划开科取士的同时,也没有忘记给曹操使使绊子。就在围攻河间城的间隙,蔡吉抽空写了一道折子为曹操请封丞相。开头一个多月许都那边并没有啥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