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1 / 3)

"正是如此。"蔡吉满意地点了下头。就像曹丕说的那样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手中达到顶峰,同时也在他手中走向衰落。无论迦腻色伽一世是真痴迷佛教,还是想利用佛教助贵霜帝国向外扩张。迦腻色伽一世对佛教的付出都已超过了贵霜帝国的极限。更毋庸说其还地处被后世称为"帝国坟场"的阿富汗地区,一旦国力显出疲态,周遭的游牧部族必会趁虚而入。

事实上就在蔡吉穿越到东汉之前的两年间,贵霜帝国的末代君主韦苏提婆已然登基。倘若历史没有发生变化的话,贵霜帝国将在此君手中分裂成若干个小国。所以蔡吉并不担心会有外国势力借佛教染指中原。相反她还大有借贵霜国动乱之际,从中亚收集古印度以及古希腊文献的想法。甚至学后世的唐朝以佛教控制西域千里佛国也是未尝不可。

那曾想还未等蔡吉将心中想法说出口,孙权已抢先一步拍腿叫道,"贵霜能以佛号令诸胡,大汉也可借佛统辖西域。"

"贵霜之鉴由在眼前,汉家岂可重蹈覆辙。"曹丕辩驳道。不过他这并不是为了同孙权较真,而是真心觉得用打肿脸充胖子的手段来诱使万邦来朝,实在是得不偿失。

孙权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吴地此时偶尔也会异国僧人现身,但孙氏兄弟一直都将这些僧侣当做异域来的方士未加重视。当然这也与吴地僧侣皮肤漆黑容貌怪异有关。相比之下与中原渊源颇深的月氏人在品貌上更符合汉人的审美观,也就更容易被汉朝贵戚所接受。不过此刻听罢蔡吉一番介绍,孙权惊觉茅塞顿开,心中对佛教又有了一层新的认识。至少孙权在东吴曾听往来商贾说过,海外的林邑(今越南中南部),扶南(今柬埔寨)诸国皆信佛,若是能以佛教引来海外小国归附,那岂不是美事一桩。诚然孙权眼下还不是东吴之主,但越想越觉得此计甚妙,以至于自信地大手一挥道,"量力而为便可。"

"如何量力而为?列代亡主,莫不肆奢丽以丧国!"曹丕嗤之以鼻道。在他看来眼前的孙权的想法实在是有些想当然了。

曹丕的固执当即惹得孙权冷哼了一句,"因循守旧!"

曹丕亦不甘示弱地回敬道,"刚愎自用!"

蔡吉看着曹丕与孙亚夫为了如何利用佛教,像两只小公鸡一般争论得面红耳赤,脸上不禁洋溢起了欣慰的笑容。在她看来引入外来学说宗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刚愎自用,但今日能让眼前两个少年开拓一下眼界便已不虚此行。

相比在蔡吉的引导下已然将目光投向国境之外的曹丕和孙权,同一时代中原大多数诸侯的眼界还仅限于自己面前的一亩三分地之上。这不,就在蔡吉指导曹丕与孙权之时。关中诸侯忙着互斗却又忌惮邺城的曹操;邺城的曹操正在密切关注着许都的刘协;许都的刘协兴致勃勃地接见来自荆州的使者;荆州的刘表烦心于窥视长沙的刘备和孙策;已经逼近长沙的刘备与孙策则互相指责对方趁人之危。蔡吉在此笑看中亚即将四分五裂,可建安六年的中原又何尝不是如此。

注:关于孙权碧眼紫髯的形容貌似只在演义里出现过,所以还是让权仔以正常面目见人吧。

第三十二节 游说辽东

腊月的辽东冰封千里,湛蓝色的苍穹之下一只海东青张开巨大的翅膀,俯览着身下一队人马穿过茂密的针叶林。绣有"公孙"二字的大旗迎风招展,就像它们的主人坚毅、果敢绝不向逆风低头。

"禀主公,大公子猎得鹿三头,獐十只,兔四十只。"一骑斥候为领队的幽州牧公孙度带来了另一队人马狩猎的收获。

公孙度听罢仅是点了点头,并没对儿子的战果加以评价。在他身后的一匹战马上挂着一头死透了的老虎。虽然老虎身中多支箭矢,但最致命的一击莫过于其左眼的那一箭。整支箭矢自虎眼贯穿脑髓,仅留一截白羽箭尾露在外面,而上面还赫然刻着一个"度"字的标记。

没错这是公孙度的战利品。诚然已年过五旬,公孙度依旧骑得了烈马,杀得了豹子,他的背坚挺如松柏,他的手稳健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