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2 / 4)

史慈与刘义逊现下虽是冀州四郡级别最高的武将文臣,但他二人并没有因蔡吉举荐田丰为冀州刺史而心生不满。这不仅是因为田丰的才华早已闻名于世,更因为即将推行的均田制急需田丰这等镇得住场面的冀州名士来充当领头羊。于是紧随蔡吉之后,太史慈与刘义逊也跟着双双向田丰劝说起来。

“还请元皓先生莫要推辞。”

“冀州上下急需先生之才。”

面对蔡吉等人殷切的举荐,田丰一时间陷入了犹豫之中。接受刺史之职有违他之前暗自定下的底线,但他又真心诚意地想要参与均田制的推广与完善。因为田丰已敏感地意识到均田制可能是继井田制之后又一名垂青史的制度。哪怕蔡吉日后横遭不测,她所定下均田制依旧会被后世的有识之士不断借鉴引用。自己作为参与者岂不是也能流传百世?更有甚者或许连同之前附逆袁绍的污名也能一并洗清?

“先生可是对均田制有所不满?”蔡吉望着田丰饶有兴致地轻声探问道。

下一刻回过神来的田丰眼中不再有任何犹豫与畏缩,取而代之的是寻找到新目标的热切与激情。就见他心悦诚服地朝蔡吉俯身一拜道,“丰愿为均田制进献绵薄之力。”

凤穿残汉 第四十七节 吴营吊唁

孙权百无聊赖地坐在蔡吉房前的石阶上,看着满园花草争奇斗艳,神情甚是抑郁。paipai他本以为在蔡吉身边能好好见识一番这位女中管子的风采。可谁曾想蔡吉今日竟丢下他和曹丕等人,仅带田丰一人出城与冀州文武巡视屯所。相比心情郁闷的孙权,同样被留下的曹丕正腰挎长剑值守在蔡吉的房前。虽然此刻房内空无一人,曹丕却依旧站得笔直,仿佛蔡吉就在屋内办公。

过了半晌,终于耐不住寂寞的孙权,一个鹞子翻身,起身走到曹丕身边找话道,"子桓,汝说齐侯此番出城有何机密,竞连贾文和都不带上。"

"文和先生素来不涉政务,加之年事已高,不随齐侯出城巡视,也不足为奇。"曹丕略带不屑地回了一句。虽说贾诩平日里深居简出,开会议事也是惜字如金。但若是有人因此怀疑贾诩在蔡吉幕府中的地位,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曹丕至今犹记得当年官渡之战文和先生助齐侯斩颜良、救官渡,一路横扫黄河两岸。那等威风场面又岂容眼前这登徒子能想象。

孙权却丝毫不介意曹丕的轻蔑与冷淡,反而凑得更近道,"那齐侯为何不带子桓出城?贤弟好歹也是齐侯未婚夫…"

"丕不过一介质子。齐侯如何吩咐,丕就如何行事。"曹丕警惕地打断了孙权的挑拨。人要贵有自知之明,曹丕年纪不大,但经过这两年在齐营的生活,他多少也已意识到自己的未婚夫身份对蔡吉来说是个忌讳。

"齐侯如何吩咐,就如何行事……昔年勾践在夫差面前也不过如此。"孙权故意拉长音道。

春秋时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为灭吴不惜委身吴王夫差为奴。孙权用这等似是而非的例子来比喻曹丕与蔡吉的关系自然是没安好心。有那么一瞬间曹丕的脑中萌生了挥剑砍杀孙权的念头。但最终少年还是松开了原本紧攥着剑柄的手,转而朝孙权冷笑道,"丕既非亡国之君,也非齐侯之敌。哪怕有朝一日家父与齐侯反目。继承曹氏家业与家父遗志的也是兄长,而非丕这等庶子。何来勾践夫差之说!倒是孙郎君主动委身为质,不知是有意促成孙蔡联盟,还是想有朝一日能兄终弟及?"

曹丕言罢心中顿觉一阵畅快。经过上次尊经阁一闹,曹丕已然看清当今世上蔡吉是唯一能保护他的人,同时也彻底打消了对父亲和曹家的幻想。"吾身为曹家子须继承家业,而汝身为曹家子必须去联姻",曹昂的这句话曾让年幼的曹丕心潮澎湃,引以为傲。可现在回想起来曹丕却觉得这话就是个笑话。打从一出生就注定继承家业的兄长,岂是他这等庶子可比拟。正如蔡吉当年在桑树底下坦言的那般。曹蔡联盟与否同他曹丕没有半点关系。他不过是父亲为逐鹿中原献上的祭品。既然父亲都不在乎他这个庶子的生死,那他曹丕又何须执着于一个本就不属于他的家族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