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1 / 4)

蔡琰没想到被王翰那等蛮夷称之为王的女诸侯,竟会是如此温柔的一个女子,原本惴惴不安的心绪顿时就安定了下来。但见她欠身回应道,“一切单凭齐侯做主。”

眼见蔡琰答应在龙口住下,蔡吉欣喜之余,当即拉着蔡琰走上马车,在一干文武的簇拥之下浩浩荡荡地打道回府。由于蔡琰在胡地受苦多年,加之旅途劳顿,蔡吉当天并没有设宴叨扰于她。而是将作为匈奴使者的王翰招到府中单独谈话。

对于王翰花费美姬、黄金、白玉赎回蔡琰的壮举,蔡吉在平城亦是早有耳闻。所以一见王翰,蔡吉便向其拱手致谢道,“此番多亏王郎君仗义相助,蔡夫人方能脱险归汉。”

“使不得,万万使不得。”王翰见状赶紧推脱道,“能为齐侯效劳,乃小人之荣幸。小人又岂敢受齐侯大礼。”

蔡吉却直起身严肃地说道,“公是公,私是似,不可混淆。”

“齐侯太过见外也。”王翰尴尬地讪讪笑道。

蔡吉却像是直接揭过了蔡琰归汉一事,话锋一转便向王翰开门见山地问道,“王郎君此番以匈奴使节之身入城,不知贵主有何见教?”

王翰见蔡吉此刻将他当做匈奴使节来问话,便借势作答道,“吾家单于有心与齐侯交好。还望齐侯看在单于送还蔡夫人的诚意上,与南匈奴边民互市。”

哪知蔡吉却避而不谈互市之事,转而提起了另一个条件,“贵主送还蔡夫人确实诚意十足,只是不知贵主打算如何处置步度根?”

王翰两手一摊诉苦道,“步度根已遁入大漠,吾家单于也寻不着其踪迹。”

“无妨!”蔡吉抬手打断了王翰的辩解,以颇为强硬的口吻宣布道,“孤会派兵深入大漠追击步度根,届时还是需贵主从旁协助。”

其实王翰一早便从呼厨泉口中探知,呼厨泉不打算介入蔡吉与鲜卑人的争斗之中。所以南匈奴方面既不会出兵助攻,也不会向齐军提供情报。此刻听闻蔡吉打算派兵深入大漠追击鲜卑人,王翰不由皱起了眉头向蔡吉坦言道,“不瞒齐侯,吾家单于无心协助齐军征讨步度根。”

“哦?竟有此事?”蔡吉意味深长地扫了王翰一眼道,“汝这使节倒是口直心快。”

王翰却是大言不惭地拱手应答道,“齐侯明鉴,小人身为使节,当以两家交好为重,又岂敢蒙骗齐侯。”

眼瞅着王翰脸不红心不跳地将呼厨泉的底线和盘托出,蔡吉不禁饶有兴致地向其问道,“王郎君,汝究竟是匈奴人?还是汉人?”

凤穿残汉 第七十节 荆州乱

“回齐侯,小人母亲乃汉女,故随母姓。paipai”王翰竭力套近乎道。

蔡吉知道王翰并没有说谎,匈奴人中除了王族贵族有姓氏之外,绝大多数的牧民都没有姓氏,所以一些出身低微的匈汉混血儿会像王翰一样随母姓。不过这并不代表蔡吉就会相信对方的花言巧语。 匈奴固然是与汉人通婚较为频繁的一个民族,但在五胡乱华时匈奴同样也是最早起兵自立的异族。历史上重建匈奴政权的刘渊少时便随上党人崔游学习儒家经典,“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皆略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纵览。”然而无论是诸子百家,还是一半的汉家血统,都没能阻止刘渊替匈奴兴邦复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仅仅是一句民族主义口号,更是汉人千百年来凝结的血泪教训。

在蔡吉看来华夏至少要花费两三百年方能彻底融合周遭的一些民族,而这还得建立在匈奴、鲜卑、乌桓、羌等民族不信奉天启宗教的基础上。此刻王翰垂涎互市暴利,蔡吉有心控制幽并诸部。于是本着在商言商的态度,蔡吉当即敛起笑容,略带倨傲地向王翰宣布道,“汝去转告贵主,南匈奴若肯归附于孤,孤便在雁门设榷场与南匈奴互市。”

耳听蔡吉如此发话,王翰心中顿时一喜。“归附”这等事对南匈奴各部来说已是家常便饭,早前他们曾归附公孙瓒,稍后又转投袁绍,至于现在嘛,为了自己的钱途王翰自然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劝服呼厨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