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打袁绍覆灭后荀彧便不止一次向曹操进言劝他暂时停止对外征战修生养息。可是曹操却觉得自己该挟灭袁之威势积极出兵扫荡南方诸侯。如今荆州之战的结果已然证明他的判断没有错。反倒是荀彧的进言显得颇为保守。
然而还未等曹操开口同荀彧商议,杨修已然先行反驳道,“令君此言差矣。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蔡氏今日之危局,皆是其咎由自取,与丞相何干!”
荀彧却不为所动道,“蔡安贞善治民生,其在民间声望颇高。若蔡安贞最终脱险,而主公又未能拿下齐地,则蔡氏自此与主公势同水火。届时蔡吉、刘备、孙策三方合围,主公又该如何处之?”
面对荀彧冷静的分析先前积极主张北扩的文武大多陷入了沉默之中。唯有杨修不服气道,“若蔡氏最终殒命乎……”
“若主公毁约出兵,而蔡安贞殒命辽西,则在齐营遗臣眼中主公亦是趁人之危。”荀彧言罢,不再理睬杨修,转而曹操进言道,“故彧以为主公现下因静观其变,待蔡安贞殒命后再出兵北扩也不迟。”
其实荀彧并不反对曹操向北扩张。只是在他看来任何一场征战都该师出有名如此方为王道。但此刻的曹操却认为荀彧的想法太过一厢情愿。能在蔡吉死后出兵东扩当然是最佳选择。可万一蔡吉最后没死呢。那他曹操岂不是白白错失了一次消灭蔡氏的大好机会。正所谓趁他病要他命,曹操可不愿意放过任何一次能灭蔡吉的机会。
另一方面荀彧的进言也给了曹操一番新的启发。就见曹操在低头沉思了片刻之后,嘴角扬起了一丝狡黠的弧度,“罢也,那便暂时不东扩。然则,若有宵小趁机作乱,袭扰齐侯治下之地,孤亦当出兵替齐侯分忧。”
众人听罢曹操所言脸上也都露出了一派了然于心的表情。想来用不了多久蔡吉治下各州郡的豪强、山贼便会闻风而起四处作乱,而那时作为盟友的曹操便可顺理成章的出兵帮助蔡吉平乱。至于曹军何时能平完乱,那便要看蔡吉能否活着从回中原了。甚至就算蔡吉最终安然无恙,曹操也不见得会吐出吃进去的肉。
这会儿的曹操显然对自己的安排十分满意。于是在同麾下文武商讨了一番具体操作事宜之后,他便大手一挥宣布散会。不过就在曹操迈着四方步走出议事堂之时,身后却突然传来了一个稚嫩的声音。
“父亲。”
曹操回头一瞧,就见四子曹植正气喘吁吁地朝他这边跑来。曹操不由眉头一皱向曹植呵斥道,“子建,何事如此慌张?”
曹植停下脚步喘了口气,旋即恭敬地向曹操拱手行礼道,“父亲,孩儿听闻齐侯受困辽西,不知二哥可安好?”
耳听曹植提起曹丕,曹操的眼皮不由自主地跳了一下。须知曹操刚才在算计如何灭蔡之时根本就没考虑过曹丕的处境,更不在乎蔡吉在得知曹军暗中使诈之后会否拿曹丕开刀。事实上,在得知曹丕未能获得蔡吉芳心,又被其视作仆役、质子之后,曹操就权当自己少了个儿子。但此刻眼见年少的曹植如此重视兄弟之情,曹操不禁心头一软,遂即信步上前抚摸着曹植的额头,叹息道,“子桓随齐侯一同身陷白狼河,孤虽心急如焚,却也无可奈何。”
曹植当然知道荆州与辽西相隔万里之遥,现在让父亲出兵解救曹丕完全是强人所难。黯然神伤之下,他只得咬着嘴唇,自我安慰道,“二哥定会安然归乡。”(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节 试炼之石
远在辽西的曹丕并不知晓,他在父亲曹操的眼中早已成了一枚可有可无的弃子。事实上就算明知自己的父亲可能会借白狼之围谋取蔡吉领地,这会儿的曹丕也没时间自哀自怨。掐指算来齐军主力被困白狼河也快将近一个月了。在过去的二十多天里,齐军虽多次击退公孙军的进攻,却迟迟没能等到预想中的援军。而唯一一支已知的援军还被蹋顿部消灭在了半道上。好在凭借着田畴的机智与赵云的武勇,齐军总算是度过了那一次的危机。但蔡吉并没有因此而得过且过,相反为了尽早摆脱眼前的困境,蔡吉这些日子可谓是日夜殚尽竭虑。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