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闻之曰:善!乃止。”
周瑜说到这里将目光投向了若有所思的孙策,循循善诱道:“依今日之势,曹操便是强秦、渔夫;刘备便是弱燕、河蚌。不知伯符是欲为惠王乎?亦或为鹬?”
周瑜一番引经据典的说辞其实同先前诸葛亮的游说并无区别。但同样的理由从村夫嘴里说出的效果和从义弟嘴里说出的效果那可是有着天壤之别。这不,周瑜的话音刚落,孙策便毫不犹豫地点头附和道,“公瑾言之有理,孤这就差人去办结盟之礼。”
可谁知下一刻周瑜却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将话锋骤然一转道,“或许此番孙刘结盟用不着歃血…”
“啊?”孙策眨巴着眼睛望着低头沉思的周瑜,一时间没了方向。
周瑜却在沉吟了片刻后,扬起头冲着孙策悠然地一笑道,“伯符,瑜有一计可定乾坤。”
建安八年三月,正当多数人的还在关注白狼之围进展的时候,一骑流星快马自襄阳东门狂奔而入,替坐镇在此的曹操带来了一则有趣的消息。
“哦?孙策小儿将刘玄德求盟之使逐出了吴营?”襄阳府衙内,曹操坐在案牍前饶有兴致地听着杨修宣读来自东吴的线报。虽说曹军目前的主攻方向已由南方诸郡转向了蔡吉治下的州郡,但曹丞相显然是不会放过任何一条有关孙刘两家的消息。
面对曹操的询问,杨修小心翼翼地作答道,“是。据悉被逐之使乃是去年促成四家会盟的荆州名士诸葛孔明。”
“诸葛孔明?”曹操微微动容,追问道,“可是水淹子和。助刘玄德逃过长江的诸葛孔明?”
“回丞相,正是此子。据称其已被刘玄德聘为军师中郎将。”杨修略带吃味地答道。可以说几乎每一个谋士都曾想象过自己有朝一日能身挂六国相印纵横捭阖。但最终能做到这一步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今诸葛亮虽没有达到当年苏秦挂六国相印的程度,却终究是在弱冠之龄凭一已之力促成了四家联盟,并在数月之后又出手救刘备于水火之中。面对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青年才俊,杨修在自惭形秽之余,心中多少也有些不服气。在他看来正是因为荆州本地缺乏拿得出手的才俊,才会让出身琅琊诸葛家的诸葛亮有机会出头。而如果给他杨修相同的机会,他一定会比诸葛孔明做得更漂亮。
然而曹操显然不这么想。就见他手捻长须,眯起一双丹凤眼道,“孤欲招揽孔明入幕。德祖以为孤当许其何物?”
杨修虽有些嫉妒诸葛亮,但面对曹操的提问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于是在稍稍沉思了片刻后,杨修拱手答道,“丞相可赠其鸡舌香。”
“鸡舌香?”曹操微微一琢磨,遂即抚掌大笑道。“德祖真乃妙人也。”
原来鸡舌香又名母丁香,是一种用丁香花制成的香料。依蔡质编写的《汉官仪》所述。东汉的尚书郎向皇帝奏事时。要口含鸡舌香,以使口气氛芳,即“含鸡舌香伏奏事”。杨修让曹操送鸡舌香给诸葛亮,自然是想用这种风雅方式表达其招贤纳士之心。至于诸葛亮本人是否愿意口含鸡舌香,与曹操同朝为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至少此刻曹操对杨修的机智与聪慧还是颇为欣赏的。特别是想到四子曹植近日来优秀的表现。曹操不由顺口向杨修提议道,“听闻德祖擅长诗词,孤家子建亦颇好此道,还请德祖有空为其指点一二。”
作为一个立志要留名青史的青年才俊。杨修自然是更愿意与已经成年的曹氏嫡子曹昂多加接触。至于曹彰和曹植等其他曹氏子弟就算再怎么受宠也终究都是些庶子。一旦有需要曹操会像抛弃曹家二公子曹丕那样毫不犹豫地将他们舍弃。可是现下曹操既已开口,杨修也不好直接推辞,只得拱手称喏道,“修必不负丞相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