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上,李大哥终究没留下。”
铃兰黯然神伤的模样让蔡吉想起了后世的一句话。不要考验爱情,爱情经不起考验。身处乱世爱情更是犹如浪花间的飞沫稍纵即逝,因为对于一些人而言爱情并不是唯一。这世上还有许多更为重要的东西需要他们去守护。
事实上不仅是爱情,人心又何尝不是如此。且就在李达向蔡吉辞行的同时。曹操亦在自己的行帐中接见了久未谋面的荀彧。面对昔年曾同自己并肩作战度过层层难关,之后又拒绝用天子交换自己性命的荀彧,曹操心中充满了矛盾。一方面理性告诉他荀彧的判断并没有错,另一方面生性多疑的他又忍不住在内心深处一再自问:文若忠于孤乎?亦或是其心中只有汉室?
不过曹操终究是一代枭雄,凭他的城府又岂会在眼下这时节袒露心声。所以一见荀彧,他便忙不迭地拉起对方的手连声自责道,“悔不听文若所言,酿成今日大祸,实乃孤之过错!孤之过错!”
荀彧见状赶紧拱手拦过,“使不得,使不得。彧未能及时救援主公,致使主公受辱,还请主公降罪。”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曹操摆了摆手将救援之事一语揭过,旋即拉起荀彧坐上胡床向其讨教道,“不知文若对当下局势有何见解?”
荀彧手捻长须,低头沉吟道,“彧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文若尽可道来,孤自当洗耳恭听。”曹操颔首道。在他看来不管荀彧是忠汉,还是忠曹,至少眼下唯有荀彧能替他统筹全局出谋划策。
此刻面对一脸殷切的曹操,荀彧长袖一振拱手坦言道,“主公明鉴,自刘协迁都南下,汉室已难兴。”
曹操没料到荀彧一上来竟会说出这么一句话,深感诧异的他不禁脱口而出道,“文若何出此言?”
荀彧的脸上露出了一丝难以掩饰悲凉,作为一个出身名门自幼深受儒学熏陶的士大夫,荀彧决不愿意看着汉室就此消亡。但是数月来局势的进展,却又让他不得不往最坏处想。此刻面对来自曹操的追问,荀彧痛心疾首地分析道,“昔五诸侯灭秦,霸王项羽,弃关中王都,而东归彭城,裂天下,封王侯,世人皆称其沐猴而冠。直至高祖拨乱反正,一统天下,方才四海升平,百姓称颂。当今天子不思统一天下,反倒听信谗言,迁都分封,偏安一隅。长此以往,汉室王气渐失,何谈王业中兴!”
荀彧一席话直说到了曹操的心坎里。话说他曹操不辞辛苦地北战南征还不是为了一统汉家江山。可龙榻上的刘协非但不鼎力相助,反而处处扯他曹操的后腿,到末了竟还做出迁都分封这等自掘坟墓之举。越想越生气的曹操“碰”地一声一拳砸在案牍上骂了句,“刘协小儿误国!”
荀彧自然也对刘协的所作所为恨之入骨,但眼下木已成舟,便是立马杀了刘协小儿也已于事无补。所以荀彧在深吸一口气,稍稍平复了一下情绪后。又向曹操规劝道,“主公息怒。现今朝廷南迁襄阳,列国分封已成定局,主公当务之急应理清头绪,重定方略。”
曹操敛起怒容,肃然道,“文若请讲。”
荀彧见状旋即清了清嗓子。沉声分析起来。“主公明鉴,天子迁王都,封王侯。天下至此裂作五份。天子占荆襄,跨蹈汉南,固守自封,此其一。孙策据江东。图天下争衡,此其二。刘备此番虽仅得荆南。然其素有大志,分封后必染指益州,窥视关中,此其三。蔡吉辖齐、燕故地。怀灭六国之志,此为其四。”
耳听荀彧评价蔡吉“怀灭六国之志”,曹操动容之余。忍不住以酸溜溜的口吻插话道,“未曾想蔡安贞竟怀有始皇之志。”
荀彧却是把脸一板。极其郑重地向曹操告诫道,“主公切莫小觑蔡安贞。其麾下谋主郭奉孝曾坦言:余等百年之后,亦为后世楷模,便是另辟蹊径,创亘古未有之制又如何?可见蔡氏君臣皆胸怀鸿鹄之志。”
“好个百年之后亦为后世楷模!”曹操一面拊掌赞叹于郭嘉的豪迈,一面又自嘲着笑了笑道:“孤沦落至此又岂敢小觑蔡安贞。文若,其五者便是孤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