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段芝与令狐九开始逐一向在场的宾客敬酒。当头一杯,自然是先敬蔡吉。望着面前在段芝身旁小鸟依人的令狐九,蔡吉不由地想起了自己与令狐九头一次见面时挨她巴掌的情景。令她一时忍不住感慨万千地朝令狐九打趣道,“阿九,仲苗迎亲可曾骑骏马,穿银甲?”
蔡吉的戏言令狐九回忆起了昔年的“豪言”,一时羞得双颊飞红,但她嘴上还是颇为自豪地回答道,“仲苗虽未骑骏马,穿银甲,然在阿九心中仲苗就是大英雄。”
段芝见令狐九当众称他为大英雄,亦是涨红了脸一个劲地在旁边傻笑。说起来他与令狐九之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蔡吉派段芝给令狐九等人授课。两人相处久了互生情愫。然而这份简单的情缘对于却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此刻蔡吉眼角的余光就扫见身旁的铃兰眼中透着股子怅然若失,遂将话锋一转说了几句应景吉利话,便让人将事先准备好的一对玉如意赠予眼前的新人。
蔡吉的玉如意固然贵重,但在段融的贺礼面前却是黯然失色了不少。段融赠予新人的是三匹极为罕见的花布。布匹的质地柔软舒适,花色带着极其浓郁的异域风情,最为重要的是此布非麻非丝,显然是由一种众人从未见过的纤维纺织而成。
且就在众人对段融所赠礼品啧啧称奇之时。蔡吉倒是一眼认出这三匹是蜡染过的棉布。于是脱口而出道,“此乃棉布乎?”
段融赶紧拱手应答道,“君上好眼力。身毒国有木棉。名唤吉贝。吉贝所织之布名曰白氍。此布正是身毒氍。”
身毒是汉朝对印度地区的称谓。吉贝则是古人对棉花的别称。所以照段融的说法这三匹布应该是极其稀有的印度棉布。之所以说稀有,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中原地区尚未引种棉花。而闽、广地区的木棉则主要是填充衣物用来保暖的,并不适合纺织。所以在后世极为常见的棉布在汉末还属于稀有的舶来品。
蔡吉作为穿越者心知棉花和棉布最迟终将在唐朝传播到中原,并在宋朝得到普及。考虑到这是一条不错的发财之道。蔡吉便向段融询问道,“伯明。可否将贝吉引种至中原?”
听闻蔡吉有心在齐地引种棉花,段融不禁面露难得道,“回君上,交州倒是有木棉。然木棉喜湿热,恐难移栽中原。”
蔡吉听段融这么一说,也觉得有些道理。毕竟引种外来物种总得先有个过渡。且见她低头沉思了片刻又向段融提议道。“伯明言之有理。却不知南方可有无主之地,或可用来试种身毒吉贝。”
“南方无主之地?”段融经蔡吉如此一提醒。顿时脑中灵光一闪。下一刻就见他回过头冲着一个年约三十的壮实男子招呼道,“安章,汝曾言会稽东南有巨岛,岛上可有人烟?”
被称为安章的男子赶紧走出人群抱拳道,“回东主,巨岛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环山,山中居有山夷,人皆髡头,穿耳,夷酋各号为王。”
蔡吉根据男子的描述大致可以判断段融等人所说的“巨岛”多半就是台湾岛。于是她又跟着求证道,“此岛可又称夷州?”
安章先是微微一楞,旋即心悦诚服地拱手道,“君上英明,闽人确实称此岛为夷州。”
蔡吉听罢对方所言心中顿时就有了底。台湾与闽越地区的民间一早就有往来。历史上孙权正是听说夷州有数万人家,掳来可以补充民力,扩大兵员,所以才在黄龙二年(230年)春派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余名官兵“浮海求夷洲及澶州”。当时孙权的这支部队在台湾驻扎了大约一年时间,后因军士水土不服才返回大陆。蔡吉的目标不在于掳掠人口,而是打算在台湾岛的北部开设港口建立一个据点。该据点一方面可以为南下的商队提供补给,另一方面也可试种一些商队从东南亚引进的农作物。此外台湾岛气候怡人十分适合种植甘蔗,其在后世有“亚洲糖缸”之美誉。倘若能在岛上开拓出甘蔗种植园,那蔗糖必将成为齐国另一项特色产品。
越想越觉得方案可行的蔡吉立马便向段融点头指示道,“此岛可用。伯明,汝速组建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