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1 / 3)

就这样蔡吉与李达一同在小院里用过正膳。不多时太史慈亦带人押解着管承来到了蔡吉暂住的院落。由于事关重大,因此依旧由李达在外守门,蔡吉与太史慈则在书房内与管承密谈。

眼瞅着面前有些颓废的海贼头子,蔡吉一面示意太史慈为其松绑,一面淡然地问道:“怎样?想了一晚,可有决定?”

管承揉了揉手腕,赶紧冲着蔡吉匍匐作答道:“小的等愿为府君效犬马之劳。”

“就这些?”蔡吉不动声色地反问道。

趴在地上的管承听蔡吉如此一问,不禁心想命都攥在你手里了,除了这些我那儿还敢提啥要求。不过想归想,管承表面上还是极为恭敬地向蔡吉表忠心道:“小的等是真心投靠府君,绝不敢有二心。”

真心不真心,那得看你们表现,可不是随便动动嘴皮子就成的。蔡吉想到这儿,“汝既言真心投靠本府。那汝就说说汝等水寨在何方?兵马有多少?船只有几许?”

管承一听蔡吉说要了解水寨的状况,下意识地迟疑了一下。须知水寨的位置极其隐蔽一直以来都是海贼赖以栖身的庇护所。一旦被官府知晓,那可是连后路都没有了。

“怎么?不想说?”蔡吉紧盯着管承问道。

“府君误会了。小的们的寨子就在长广海滨,哪儿有不说的道理。”管承连忙解释道。

“寨子在海滨?哼,以汝等海贼习性,应于海岛之上另设有水寨!”一直在旁观察的太史慈冷哼着一针见血道。

“哦?有这回事?”蔡吉回头向太史慈问道。

“小府君有所不知,这等海贼平日里以渔人为掩护打家劫舍,一旦官府兴兵来剿便遁入海岛躲藏。故而海贼远比山贼难剿。此番若非小府君使计引这伙海贼深入官道,怕是吾等这会儿也得望洋兴叹不可。”太史慈当着管承的面毫不客气地说道。

其实根据《乐进传》中的记述,管承在历史上的最终结局就是逃入海岛,令追击的曹军站在海边直跺脚。因此蔡吉自然不会相信管承这群海贼只有海边几个破村子做水寨。而她之所以会同太史慈一唱一和,关键还是想敲打敲打眼前这条滑不留手的海泥鳅。

这不,管承一听太史慈揭了他老底,赶紧匍匐道,“将军说得是,小的们在杜家岛确有一处用来泊船的歇脚处。”

蔡吉才不管杜家岛上的是歇脚处还是水寨。事实上她本人是巴不得管承在海上的窝越多越好。毕竟他们这会儿盘算的是如何在海上做无本买卖,而非是要将海贼剿灭干净。想到这儿蔡吉便冲着管承一摆手道:“接着说下去。”

管承见蔡吉不再追究水寨位置之事,便继续说道,“回小府君,水寨原本共有青壮八百多人,老弱一千余人。经昨日一战,可战之人已不足六百。另寨中船只约有三百余艘。”

“六百青壮,三百船只?”蔡吉不置可否地反问道。

管承听蔡吉的口气颇为狐疑,连忙补充道:“此三百艘船中,能载五六十人的帆船共一艘,能载一、二十人的帆船共一百一十余艘,其余皆为无帆小舟。小的等在沿河掳掠时,常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掉孔,左右前后有驽窗矛穴,使敌不得进,矢石不能败。”

“嚯,尔等海贼还造出了朦冲?”太史慈略带惊讶地问道。

管承低着头讪讪答道,“在河面上这种船比大船好使。”

蔡吉听管承这么一解释便知,相比刘表、黄祖那般动辄战船数千,兵卒数万的大水师,眼前这伙东莱海贼只能算是海中的小虾米而已。不过在蔡吉看来小虾米总强过白手起家。更何况海战与江战不是一个概念。倘若将驰骋大洋的海船比喻为骑兵的话,那在江河中楼船就是全副武装的战车。正如骑兵的机动力远胜于战车,而战车只有在特定的地形上才能发挥实力。内陆江河或许是楼船的天下。可到了海上荆州水师那样的庞然大物就不见得能对付得了管承这样的小虾米了。须知明朝时一两百名,甚至几十名倭寇就能袭扰江浙沿海如入无人之境。而到了清朝统治者为了对付沿海的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