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艘可载五六十人的大船正是弁韩的贡船。”
“哦?那汝等劫了贡船。弁韩人乃至方带郡就没有追查过?”蔡吉又问道。
“海上风大浪急,沉一两艘船又何足为奇。”管承舔了舔干涸的嘴唇露出了嗜血的笑容。
“此举做一两次还能瞒天过海。若是劫得次数多了,还是用黄巾贼做幌子的好。”蔡吉想了一想提醒道。
“小府君言之有理。”太史慈附和着点了下头之后,又回头冲着管承呵斥道,“汝听清楚,无论事成与否,都不许说此事同郡府有关。”
“喏。小的一定将买卖做得妥妥当当。绝不连累府君。”管承机灵地一个叩首应承道。
“别小的小的自称了。此番回黄县之后,本府自会给汝一个水军司马的名分。”蔡吉一抬手大方地宣布道。
管承一听蔡吉任命自己为司马,不禁把头埋得更低恭敬地说道:“谢府君提拔。”
第三十六节 含雷吐火
虽说长广县府对蔡吉等人招待有加。可眼下一心想着要在海上赚它一票的蔡吉哪儿会在长广县多做停留空耗时间。这不,在处理完蝗灾及匪灾的善后事宜之后,蔡吉与太史慈等人便忙不迭地赶回了黄县。而一同的随行的当然也包括了新近招安的管承一伙海贼。
依照蔡吉先前的许诺,管承一到黄县就被任命为了水军司马。而在这个时代招安盗贼本就是各家诸侯扩军的一种手段。因此蔡吉的这一举动非但没有引来非议。相反管统还十分大方地向新建的水军调拨了一批钱粮用以安抚管承等人。因为在他看来蔡吉招募的这伙海贼早晚都是主公袁绍的人。这时候收买人心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是管统万万没有想到,蔡吉与海贼们早已有了分赃之约。他的这点小伎俩并没取得预期的效果。
而管承在得了官职分了粮草之后,当即便由唐蓥带一队人马护送着赶回水寨通报被招安一事。至于与他一同被俘的其他海贼则被太史慈单独编位一军留在黄县操练。美其名曰熟悉军纪。对于太史慈的这番安排,蔡吉十分赞同。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蔡吉可不想像明朝的崇祯帝那般一次次地花钱招安流寇,又一次次地为流寇所叛。
眼瞅着管承回水寨收拢海贼,太史慈日夜操练新兵。劫掠三韩贡船一事似乎只能暂且先搁置一旁。可蔡吉又哪儿是能轻易闲得下来的人。钱、粮、权、名每一样都是她急需却又缺乏的资源。但是历史的车轮却依旧我行我素地向前滚动着,丝毫没有为她蔡吉减慢速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