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1 / 2)

明慕还挺怕这人情绪激动的,说不定就要厥过去他真不记得急救知识了!

“多谢陛下关怀。”

卫国公世子咳嗽了两声,很快缓过来,被阚英强硬扶起身,按回之前的位置上。

此时他倒欣然接受了:“臣一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明慕心中松了口气,看了眼桌子上摆放的锦盒,压抑不住欣喜,小心地碰了碰。

明日就能开始培育红薯苗,进而推广,寻找良种的皇榜也可张贴。

还顺利帮臣子的孩子找到满意职位。

总归皆大欢喜。

当日下午,便有皇榜张贴,短短数日,便至大江南北。

远在县中的、被小皇帝惩罚当巡按御史的经榕,居然也看见了这一则皇榜:

“上曰:此次黄河春汛,受灾者约一百三十七人,伤者五十四人,死者三人;毁伤田亩一万六千零三十四亩,已恢复一万三千零二十一亩,受灾县皆免今年田税,损毁堤坝已重新修筑,新型筑建堤坝材料正逐渐送往江南。

为了给明年的春汛、夏汛做准备,特张贴此榜,寻天下良种,凡双穗稻谷者,皆可呈上……有功者,赏银十两至百两不等!”

皇榜张贴之后,立刻吸引了不少百姓的关注,很多人就算看完了其中的内容,也新奇地在一旁张望,不愿离开。

从没有皇榜说过这样的事情。

清楚皇榜张贴的内容后,不少百姓议论纷纷,总归而言,都是正面居多。

谁家没有田亩?谁家不种稻谷?南方多雨,被淹也不在少数!

每逢夏季,便日日忧愁,希望下雨,又希望别下大雨,除了天时,还要担心若是真被水淹了,朝廷能多久反应过来?能不能减免税收?

前几年湖广、江浙一带突然加税,民间怨声道载,只能勉勉强强凑合着活,咬牙坚持到如今。这些日子,忽然有朝廷的官员到县城、村子里面,不厌其烦地对每一个土里刨食的百姓说:往后九年,田税减半。

不是加税后的减半,而是加税之前的减半!

消息刚传出来的时候,许多人都不相信,或者半信半疑,觉着这税迟早要加回来。

但今日的皇榜一出后,反而叫不少人的心放回实处那减税的传言不是假的,陛下还说要帮他们修筑堤坝……

如今,还收集多穗稻谷,为了培育良种。

百姓或许以前不懂这任皇帝与上一任有什么不同,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但如今,他们隐隐有了一个想法:

盛朝的天,真的变了。

原先对新帝不在乎的南方百姓,随着这一则皇榜的张贴,对远在燕都的陛下充满了好奇,以及微微的信任。

想必这点信任,在新政彻底推行后,会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和村中不同,在县城里,部分读书人对此不屑一顾:“只懂得用些蝇头小利贿赂愚民!”

读书人的怨气较之百姓更重,今年南方进士被无缘无故拙落了好些,而后金陵六部牵头,将几个有名的私人书院全部废除、解散,不知翻了什么罪名,居然连几位山长都入了狱他们书院年年都能出几个进士!

有些知晓内情的闭口不言,而不知晓内情的,自然义愤填膺。

和地方豪绅纠缠得满心疲惫的经榕,特意来看皇榜时,听到此话,嘴角下撇,对此人很是不满。

倘若他再一看,便能发现此人的身份:从徽州千里迢迢奔赴浙江,为的就是来到私人书院,好考取下一次会试的功名,如今居然全毁了。

徽州健讼,简单来说,便是遇到不平之事,便要上诉。州府不行,便去省中;省中不行,便去燕都。

贺隋光跟着来到了宝鸡县,这处是受灾最严重的县之一,只是地处偏远。在其他县救灾时,便让人先一步传信过来,只叫县令便宜行事。

这位县令在宝鸡县呆了许久,快满九年,听说考评一直是中下:时常受灾,百姓教化不好,举人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