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也被吓出了一身冷汗,恨不得直接一脚踹上去,怒道:“这位可是宁王世子,陛下信任的人,你疯了不成?”
那封上疏送到燕都之后,陛下当即就点了人过去看看。
武官勋贵已经用过了,不好再用;文官暂时沉寂;仪鸾卫和南监……在民间可能只有恐怖故事。
扒拉来扒拉去,最能看的居然是宫内养的那些世子论身份足够,手上也没什么权力,世子的名头,拿去糊弄老百姓足够了。
况且,原先叫他们来燕都,不就是为了干活么?
干脆一纸令下,这群较大的世子们被派遣出宫,去往各地,督查有没有类似的事件发生。
所以,宁王世子来到了这里,见到了以往绝不会见到的景象。
100 ? 第一百章
◎登基第九十二天◎
宁王世子明元白第一次离开繁华的都城、府城, 来到这种僻远之县,似乎每一处地方都无从下脚。
实际上,也不需要他多做什么, 一切事宜, 都是有身边的内侍决定。
等人半死不活地躺在地上, 内侍们说出了对这人的判决, 道:“此人私放利钱, 煽动百姓、玷污孔庙、口出狂言,依律当流千里。如今陛下开恩,只需矿场服役五年即可。”
矿场的活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五年下来, 这人不死也要脱层皮,但和一辈子回不来的流放相比,也算是开恩了。
万老爷几乎失去了意识, 说不出反驳之语。?*?
说完对此人的处理,内侍退回了世子身后, 有些事情还得对方亲自沟通。
明元白微微颔首, 对县令道:“县令不必惊慌, 你们及时上报燕都, 合该有赏。”
听到这话,县令和县丞总算放下了心,县令更是如此, 他先前收过万老爷的礼,一直为此提心吊胆,害怕陛下秋后算账。
此时不免多说了几句:“还是陛下有先见之明, 先前的戏本子写的真好, 一年多以来, 朝廷的政令通达,上下齐心,百姓都心向朝廷,不会听了几句风言风语,就被轻易迷惑。”
这也是此事如此顺利的重要原因。
以往哭庙,除了乡绅自己的力量,也有因为他们的号召力和出众文采,吸引来的诸多百姓。这些百姓若是处理不好,便会引发极大的骚乱。
先前有地方因为税收一事,闹得哭庙,当地的县令等官员居然被乡绅们合伙赶下台,塞进了地牢,由本地人当官进行整治,闹得沸沸扬扬,最后动兵了才平息。
正是因为有先例,当时才不敢轻举妄动,生怕惹来民变若是真落得那个地步,县令就算官复原职,也没了威慑力,如何管好这一地?
今年开了恩科,倒是能找到新人顶替他们,但他们这些老人,可就得回家暂时歇息,等待两年后的吏部大计,重新分配地方但政绩肯定没有干满了三年的好看,容易被发配到穷乡僻壤去,更有甚者,直接将他们忘了,一辈子赋闲在家。
这可就倒霉透顶了。
县令心中真是感激不尽,可是嘴笨舌拙,说不出什么话来。
县丞倒是先一步开口,问道:“世子前来,不知还有什么要事?”
明元白微微赞许地看了他一眼,倒是记住了此人的名字,回了燕都之后可以直接报给陛下,道:“正是,陛下还说,县中贫穷老残幼均要登记,保障基本生活。”
“保护他们的田地,若将田地外租,可给予适当补贴。”
关于富有、贫穷等,朝廷有了一套完善的标准,要综合家族资产、家庭资产以及个人资产超过某一标准就是标准的贫穷。
现在贫穷人很多,富有者少,社会并不平衡。
明慕也只是勉强保持着其中的平衡,他没学过相关知识,怕自己瞎出主意,扰乱了整个社会平衡。
“是,下官清楚了。”县丞恭敬地应下。
下一期的邸报中或许就有这些内容。朝廷扶助老幼已成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