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3 / 3)

子’我也明白。”

这话说得有趣又精彩,谈及父子却论君臣,卓衍哈哈哈大笑,惊起藏匿芦荡的水鸟群起乱飞,贪恋饵食徘徊的鱼儿也跑得不知所踪,待到乡人赶车至此时,父子二人一条鱼都没钓上来。

回乡已是半夜,慈衡见面就要帮父亲提最沉的包裹,慧衡洗了新摘的瓜果,悉衡很乖巧接过哥哥的东西。

卓衍最关心慧衡的身体,刚一归家听她又有些咳嗽,即便今日舟车劳顿,也仍是亲力亲为将从宁朔带回的丸药用水化开,看着女儿吞服后略好些才安心,后又查看了慈衡与悉衡的学业,见两个孩子这几日并未荒学,甚是欣慰。一家人其乐融融坐在炕上分礼物讲见识,又分享了卓思衡通过科试的好消息。

“那哥哥是不是要准备解试了?”慧衡服下药后便好多了,说话也有了气力,语气里满满的欢欣。

卓衍笑着说道:“贞元元年开了一科,如今三年,秋闱眼看便开,你哥哥是赶不上的,他才十三岁,不急,三年后那一科,才是他施展的时候。这期间还得笔耕不辍勤加向学,万不能荒废。”

全家人都以为,三年后便是卓思衡鹏程万里的起始。

却不料天更有算,以至于后来卓思衡回忆起贞元三年的这个夜晚,丝毫无法再去感受当时心中的快意与温馨,唯有世事无常四字缭绕思绪弥漫至今。

第10章

贞元十年,九月初秋。

北疆霜雪早,天地尽唯白。

屋外已是雪过门槛,屋内慧衡悉衡两姐弟只穿单衣坐在炕上,时不时还得喝点水润润干热。朔州无论乡下还是城镇内都是住得蔓子房,这种房子墙连着炕都有中空烟道,外面炉子烧热,屋内热气游走,只要不是极端酷寒,炉内保持柴火不断,家室内便能温暖如春。

慧衡伏在炕头的桌案上笔走如飞,时不时停下来揉揉纤细手腕,再看看悉衡写得字,略加指点。她与卓思衡的学业都是卓衍与宋良玉当初手把手亲自开蒙传习,卓思衡不在,从来都是由她教导弟妹,便是如今悉衡读书日益长进,她的学问也仍是足够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