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2 / 3)

年纪都大了,若是轻判重判如何裁夺都有夺嫡的嫌疑,那谁又能撇清干系呢?

皇帝的兴奋却遇上大眼瞪小眼,他并未表示不满,可卓思衡知道这种情况皇帝的心情是不会好的。指望别人开口劝解不大可能,这时候只有自己上了。

“回禀圣上,为让非国子监太学的学子也能自试牛刀,此次考校题目已然发出,若是圣上亲自到宫外走走,便能在有读书人聚集的随意哪个地方都听到谈论此次考校的题目和自答。如果当下出同样的题目考校诸位皇子,只怕有些的师傅已然告知题目并讲解一二,实难公平。圣上教子之严勉实在堪为表率。臣以为,待国子监与太学下次考校之时,臣可提前将题目上呈御览,宫中诸位皇子可同时与太学学子一道考校,然后将试卷同样以糊名誊写的方式混入太学生卷子中一道裁夺,这样方能真正使得圣上辨明诸位皇子之学问增进。”

这样就算考得不好也怪不得任何人了。

听了卓思衡的话,皇帝深以为然,当即表示是个好方法,众大臣看麻烦事被卓思衡三言两语化解,也都道好。

嗯,下次一定。

卓思衡只能在心里这样同自己讲。

不过既然来都来了,他便向皇帝申请前往弘文馆查询历代实录,以备今后考校所需。皇帝自然答允。

卓思衡此时不比曾经近侍奉诏时出入弘文馆方便,可是只要他提出来,皇帝都会同意,还告知他宫门落锁前随便查阅。

故而他为找些过去的典章和曾经的案例也还算方便,只是奔波比从前多了。

弘文馆还是老样子,总是宫中最静谧的地方,卓思衡最爱这里的桐荫与五月,总有种时间在此处便会更慢的错觉。然而他现下不像做侍诏时那样优哉,入了弘文馆后三步并作两步走,将需要的实录一次提出十余本来飞快翻看。

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忽然打扰他的专注。

“卓……卓直学士。”

卓思衡很少被叫自己的贴职,同僚之间惯以主职称呼他叫卓司业,而只有品级较低的官员才会刻意称呼贴职来体现地位的差距。

也只有太子这样谨小慎微的个性才会在重逢时这样称呼。

卓思衡还是习惯他私下里叫自己卓侍诏一点。

然而看见如今同自己弟弟一般年纪的太子,卓思衡还是百感交集。

弘文馆此时只有他们二人,卓思衡先躬身行礼,然后才唤作从前亲切的称呼伴着亲昵的笑容开口道:“殿下,好久不见了。”

第122章

太子刘煦眼中似有薄雾,他四下看过无人,才再次开口:“之前见卓大人你遭受非议责难,我却在一旁无法言语,实在于心有愧,不知要怎么见面,可听阿婉来说她的侍婢见你只身到了弘文馆,我才贸然前来……只是想道个歉、叙个旧……如果卓大人觉得麻烦,我马上就走……”

“殿下如今是成龄之人,做得也是成熟决断,你的克制帮了我很大忙,怎么好接受殿下的道歉呢?更何况当年你在帝京一番言辞,亦救我于千里之外,是我要谢谢殿下才对。”卓思衡像从前一样拍了拍太子的上臂,予以鼓励和安抚,“太子殿下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若是对七年前的我讲如今您会变作这样的有为青骏,我大概是不会相信的。”

他说得是肺腑之言,刘煦心中怎么不知?那种当年纵使身在密林黑夜惶惑无助却因为卓思衡在身边而备受鼓舞的感觉又回来了,太子的语气都比重逢之初欢快许多:“卓大人在瑾州那样凶险,我能做的也是不多……母后教导我不许替你添乱,少说少错,那次我却不得不言语,至今想来仍然是忐忑不安。不过,你能化险为夷回到帝京就最好了!”

“今后这样的时刻还会更多,太子殿下千万不要过多置喙朝政,我当然有自保的能力,但是殿下你就算规行矩步,也还是会因为身份陷入朝野利益的旋涡,切记明哲保身啊!”卓思衡一见到太子就忍不住叮嘱,到底是他亲手救下的孩子。

看着太子还和当年一样乖巧点头,卓思衡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