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至于烦心,只是总觉得时机不对,看来今日又是一场闹戏。”皇帝说完自己也意味深长得笑了笑,“不过我倒是想知道,卓思衡会如何应对。”
“皇上一直赞他有为强干,也不知道今日会不会帮他一帮?”罗贵妃最后调整过皇帝下颚上的朝冠系带,带着些不似平常那么端庄的娇俏气笑了笑。
“朕可是立誓要做垂拱而治的圣帝王的。”皇帝也是笑意迎面,揽住她轻抱作别,低柔道,“好了,朕走了,教孩子不用中午等着朕一道用膳了,你们先吃,今日的小朝看是没个结果各家都不会善罢甘休了。”
等皇帝摆驾崇政殿时,殿内已然有了令人噤声慢步的气氛,只见六部官吏列于前后两排,中书省沈敏尧、曾玄度、唐令照三人再加苏谷梁同位在最前。
御史台的顾缟也在其间,同时还有翰林院检校吕谦行,今日只有他一人绿袍,格外扎眼。
当然还有卓思衡。
皇帝坐下受拜后,仿佛不知今日的剑拔弩张,笑道:“今日春倦疲乏,惹人贪睡,朕让诸位好等了。”
众人皆道不敢。
卓思衡看皇帝红光满面的样子也像是睡够了,晨起他看自己镜中满面倦容,梳洗后才有了精神,熬夜过后的人和吃饱喝足的精神状态果然不一样。
几位中书省大员先陈禀今日报上的各地奏章,从南方各州夏耕即将开始的筹备,到北部几地边防的轮换,夹杂水运、盐务与互市等冗杂繁驳的诸事,皇帝一个个听来,一个个询问,最终拿定大家都觉得稳妥的办法,再命中书省下发政令到各地去。
待到说完这些,吏部尚书曹廷玉才依照流程开始汇报自己的工作:“圣上容禀,中察六月初一始启,仍旧是先中京府再宁兴与江南二府的顺序,吏部已将详细中察列序汇于折内,请圣上参看。”
接过此折,皇帝先打开参看,这其中的空档与沉默教崇政殿内其余官员紧张极了。
虽说是吏部的折子皇帝在看,众人却有意无意都暗暗把目光朝卓思衡处去,在列哪个不是官场中的翘楚,坐至此位,人人皆知吏部的用意,若卓思衡为国子监上下五十余官吏妥协,那吏学怕是都办不成了,最难的是皇帝已经下了旨意,想要推翻何其之难?怕是还要见罪于圣上。然而若不从……这一番中察下来,怕是整个国子监的人都要脱层皮。
卓思衡自己也明白,除了沈相一贯中立,为人正直不偏不倚,除去吏部外,其余五部虽都与他有交易在暗处,但在他有明确信号得以扭转乾坤前,他们是不会帮助自己的。
利益换来的盟友只在分赃时才是伙伴,而风险来临只会作鸟兽散。
但卓思衡并不怪他们,自己来到这里便是做好了孤军奋战的准备。
所有人都在等他表态,甚至曹廷玉自己也纳闷,为何卓思衡还是不语?皇帝此时将奏折重重一合,笑道:“中察之事便按照吏部的意思来。”
直到尘埃落定的一刻,卓思衡仍是一言未发。
就在所有人以为他是要放弃或是打算暗中给吏部一些好处来认输时,胡百川照例询问是否还有奏请。
此时,卓思衡才缓步而出,轻声慢语一入寻常道:“臣有奏。”
众人的神经再度紧绷。
“哦?可是学政一事?”皇帝也下意识直了直背,仿佛也是好整以暇期待已久。
卓思衡拿出连夜赶出的奏章递上,才略略提了提声音道:“臣奏请督学一制,改塑天下学风,监察学政之弊。”
“何为督学?”皇帝自胡百川处接过奏章甚至没有翻开,忙问道。
“‘督’为督查院之‘督’,取其行督责之术含义。臣请圣上开新一职是为督学,用以监督考核中京府与各地学政官吏……”
卓思衡在众人的震惊中,介绍完了他此次设督学并与之配套的全部四项政策:
其一,创立督学官职,由御史台统率下辖,对天下学政相关官吏进行每三年一次的例行考核;
其二,督学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