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思衡含泪点头,苦涩道:“老师到了家乡,记得给学生来信报个平安,也好让学生放心……”
曾玄度点点头,去上马车,卓思衡赶忙在一边搀扶,车上仆从也搭手出来,待到老师安置在车上,他却不肯放下帘子,朝车下站立的卓思衡说道:“太子是个好孩子,只是你俩不能心软到一处去,你要帮他拿主意做决断,这样才是辅政之臣的补足之道。”
“是,学生明白。”卓思衡恳切道。
“还有,勿要事事纵容太子,我知你对太子寄予厚望又常存慈兄心怀,但不能事事如此,政事不能以情而驱,前思后想要谨慎,万不能意气用事。”
“好,学生知道了。”
“阿慧的身体虽然如今好了许多,但你也别只顾着公事繁忙忘记家人的康乐,要有个当兄长的样子,阿慈和阿悉都是好孩子,就是一个莽撞了些,一个太闷不易自宽自叙,你要多多规劝与宽怀……”曾玄度说道此处,忽然想起这些年卓思衡不就是这样做得么?可他还是忍不住唠叨和重复,一时之间他只觉自己是真的老迈昏聩了。
而卓思衡却看不出半点不耐烦,郑重又动容道:“老师的话,学生一定字字谨记。”
曾玄度也不忍再说,只催促卓思衡快些回去别受了寒凉,又叫仆从和车夫快些开拔。
卓思衡握着老师的手,再道一次珍重和书信的事宜,便只得将总也说不完的千言万语化作别语,再拜一次,然后看着马车渐行渐远。
初冬的风并不那么凛冽,可拂过卓思衡被眼泪流淌过的脸颊,却仿佛冰凌催逼。
他一个人站了好一会儿,才勉强从伤怀的离别之情里抽出自己来,翻身上马,在回京的古道上慢腾腾行路。
一条不长的路,卓思衡走至将近黄昏才勉强看见城门。
其实他也不过是想慢些走,好消化自己内心的波涛汹涌,待到入城后,等待他的还有风波诡谲的事态,以及许多尚待处理的要务,他不能用稍显脆弱和悲痛的一面去应对,哪怕半点的软弱,也会露出破绽。
可是,他没想到,在入城前刚刚调整好的心绪,便又被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打破。
“卓大人,我家老爷已在等候您了。”
拦住他去路的是个仆从打扮的年轻人,此人穿着虽是素色短褐,衣料却能看出价值不菲,卓思衡停马伫立看去,不动声色道:“你家主人是哪位?”
“越王殿下从中牵应你我再会,还是应卓侍郎您的邀约不是么?”
自仆从身后不远一颗几人抱的粗槐后缓缓步出一人,他的声音和面容都是卓思衡这些年虽尚未再见,但始终不曾忘记的。
“郑相别来无恙。”
卓思衡一点也不意外,用他最平静的语调同郑镜堂打起招呼。
第220章
“哎!可别这样说,一介草泽乡野的愚叟,哪配得上如此称谓?”郑镜堂以民见官之礼向卓思衡问候,态度谦卑至极,以他告老的官职与皇帝额外恩赏的荣耀,怕是卓思衡给他行礼都绰绰有余,位高而卑态,反倒令人警惕。
卓思衡没有立即回答,他以平礼而还,可谓不卑不亢。
“老朽应约而来,敢问大人有何赐教?”郑镜堂笑道。
卓思衡示意二人可以在郊道借一步说话,只比了个手势,然后便头也不回先走了过去。待到已入浅林,周遭其余路人皆已消失,他才回首对郑镜堂说道:“如今这个世道,想见一个幕僚竟也这么难,希望我没有冒犯。”
论阴阳怪气,卓思衡不觉得自己会输。
郑镜堂捋起他那花白却修剪齐整的胡子,虽人在冬日,神态却似春风拂面般道:“卓大人如何对老朽如今正为越王帐下一幕僚之事言之凿凿?”
不将话说清,他看来今天是不打算承认了。卓思衡早就料到,也没有因不期而遇乱了阵脚,怡然道:
“越王殿下何许人,心性几何能耐几分,你比我更清楚。自你告老还乡后,越王在圣上面前奏对多有可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