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2 / 3)

只道:“只要原籍还有记载,或许能找到也不一定,我可以帮你向当地官吏调取查看,在这期间你要在府衙做仆工,且不能对外说自己的身世。找得到我会让范知州告知予你,若找不到或者消息并非你所期待的那个……我也会告知。待到我的事处理完毕,你再想去哪都是你的自由了。”

姮姬听罢又要叩拜相谢,卓思衡赶忙制止,让她不必如此,暂且安置下来,保持缄默。

……

而卓思衡接下来的计划,必须有太子配合。

姮姬以为太子是皇家之人与此事关联莫大,不敢告知,但其实卓思衡并无不可告诉太子的理由,更何况事涉越王和皇帝遇刺,太子需要知道一部分实情剩下一部分等尘埃落定后再知也不迟。

第227章

刘煦这辈子活到今日,也算经历过大风大浪,可听完卓思衡所述,仍是愤惊交加道:“难道父皇遇刺与越王有关?”

皇后或许没有告诉儿子太多当年的沉疴与旧怨,卓思衡也觉该由皇后亲自告知才好,故而没有言明,只道:“与旧日之事有关,或许也与越王有关,当日我便奇怪,为何几个世子那么巧偏都不在,有人见圣上遇刺去报信家中倒也不奇怪,可奇怪的是,济北王世子明明已到了御前,却是和越王碰面再行离去,现在我全都明白了。”

“卓侍诏是觉得济北王世子刘伦是和我弟弟有所勾连?”

“与其说勾连,不如说是被拿住了把柄而受到威胁。”卓思衡沉吟半晌道,“水龙法会行刺一事,虽不是世子主使,但就在此事上他有把柄被越王知晓,故而要挟其与自己携手。世子不能自主,便借故归家征求济北王意见,父子俩无路可走,便上了越王这条贼船。在那之后,济北王世子屡屡发难,想来都与此事有关。”

太子惊异之余许久才沉声道:“济北王和其世子意图拉拢朝廷命宫不止,竟然还与皇子共谋,简直胆大妄为闻所未闻。”

“表哥是已经想好对策了么?”范希亮问道。以他对卓思衡的了解,表哥绝不会在提出问题时没有准备好答案。

卓思衡低头一笑道:“咱们不是到了人家的地盘了么?有一句古话说得好来都来了。”

……

“卓侍诏,真的有‘来都来了’这句古话吗?”

在前往济北王府的路上,刘煦惴惴不安问道,他显然被卓思衡说服执行计划,可心中却因计划的内容过于大胆而无法安坐于马上。

卓思衡心道我带回来的古话应该也算古话吧,可话是这样想但不能这样说,他为了安抚太子的心绪说道:“我怎么会骗殿下呢?再说杨令显已然按照吩咐派出,殿下可以放心与我同行。”

看卓思衡胸有成竹之态,刘煦也稍回缓些紧绷,思索后道:“我们贸然前往,会不会反倒让他们起疑?”

“我们到这里的消息只怕就会让他们起疑了,亏心之人自有亏心之事,更何况他们也担心姮姬之事败露,但我们不是给他们留了惊喜么?”卓思衡的语气好像是探望亲朋准备了什么意外之喜来庆贺般松弛,“殿下,你务必要牢记‘事出于意外,虽智者亦穷’这个道理,超出人意料的事会让人对自己的智识和能力产生疑惑,而动摇就是破绽,如果没有这个超出预料的惊喜,我们就量身定做一个超出他们认知的意外。”

刘煦点点头,也许是为了让自己轻松些,也许确实是心中存有疑问,他又笑道:“卓侍诏,孔夫子的《论语》里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但你好像是个例外。”

卓思衡也笑答:“孔夫子不是还说过克己复礼为仁么?我们今天是来验证圣人所言仁之一字的另一种诠释方式,所谓为仁由己,那我们今天如果成功了,就是成仁成功,由我们自己创造的仁才是真的求仁得仁。”

……

本朝的藩王王府不许置于州府市镇,济北王府在慕州一侧的燕略郡内,看上去虽规制辉煌,但所在街道实在无法与帝京一些富户的宅邸所临繁华街市相比,只是王府毕竟是王府,高屋建瓴又有特例门庭市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