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帝京皇宫外,最大两处行宫一个位于宁兴府一个位于江南府,除去二府之外,麟州行宫规模最大,外三殿内三殿齐配,随大小弗如帝京的高展宏阔,可远远望去竟也有宫室生霞的气魄。
见到新鲜的行宫,瑶光公主又恢复了欢快,尤其是来迎接的人是大长公主,她迫不及待跳下父亲的马,礼乐刚奏,就跑向了刘莘吉。
“姑母!”
大长公主刘莘吉自奉中宗遗诏掌管宗室等事宜后变得愈发忙碌,如今她已将女学交由长公主刘婉主理,自己则一心一意于朝堂之上奉行兄长的遗愿辅佐刘煦,不负己身。
按照礼仪,随驾的人也要在礼乐响起后叩拜奉迎天子大驾,刘莘吉年事渐长,已抱不动七岁的瑶光公主了,她只摸摸女孩的脸蛋,拉着她一并迎接刘煦的到来。
“姑姑快起身!”刘煦在众人礼毕后以最快速度下马,扶起刘莘吉,惭愧道,“姑姑替朕先行一步舟车劳顿到此处布置,快随朕一道去歇息,阿辰,你快说辛苦姑母了。”
“辛苦姑母了!”瑶光公主自幼和大长公主亲近,此时虽是正式的答谢,却也仍抱着刘莘吉的腿不放开,整个人扭上去似的。
大长公主笑道:“哪里就辛苦了,姑母做得也是该做的。”
此时卓思衡也已礼毕至前,他向大长公主行礼后,刘煦才开口问道:“姑姑,祭祀的安排已经确定了么?”
“后天卯时正开始。”大长公主顿了顿,声音也低下些来,“陛下,诸位藩王和刘氏亲贵都已至此……还带来他们的嗣子或世子等,一众人我已安排好,只是……陛下要何时见一见?”
“就今晚吧。”刘煦想了想道,“也不必兴师动众,只说是家宴即可,姑姑你也来。还有卓大人,再有几家随行的公卿就差不多了。”
大长公主犹豫片刻,还是决定开口道:“陛下,您一定要有个预备,这些人至此皆有所求,您心中要清楚。”
刘煦感激道:“姑姑提醒得好,咱们与他们虽说都是刘氏子孙,但心早就不朝一处去了,这话朕也只敢同姑姑讲。朕知道要有所防备,宴席前烦请姑姑照看阿辰,朕还有些政事要料理,对了,高爱卿到了么?”
“高大人已在行宫崧风殿等候陛下多时了。”
刘煦点点头,吩咐女儿跟着大长公主去,才和卓思衡一并前往行宫的御用书房崧风殿。
崧风殿比天章殿那自是不如,藏书也只有些必要所参,不过一层,也无其余书架,但胜在背有内苑可供休恰,前庭距离其他宫室也略远,极为清净。
但一进去崧风殿里,刘煦和卓思衡就傻了。
案头上已是摞满了奏章和呈报,分门别类,以事态紧急次序堆叠排放,纵眼望去有近百大事小情需要处理。
“臣高永清,参见圣上。”
将一切布置妥当的高永清向皇帝行礼问安。
“高爱卿,这是……”刘煦自诩勤政,可看到这么多待处理的奏呈也是有些发憷。
“回陛下,陛下一路查访,紧急奏章都已由快马发至随驾,陛下的处理臣都已招办。剩下的机要臣已命帝京直发致行宫,再加上延和军治监与雄峙关两处官员及将领的请安,全部臣都已分类完毕等待圣上御览圣裁。”
高永清说话永远都是一板一眼,刘煦忙道辛苦,让高永清和卓思衡先下去歇息,晚上宴会请二人皆至,在宴会之前,他先批阅看看哪些可以先行处理。
自崧风殿里出来,沿着北国行宫水岸漫步,卓思衡和高永清两个朝中最忙的人已经许久没这样闲庭信步过了。
但卓思衡开口的第一句话却是无奈至极:“贤弟啊……皇帝也是人,皇帝不是牛马,他不能当驴使唤啊……”
平心而论,刘煦的勤政比中宗也毫不逊色。因刘煦总觉得自己智识能力都不若父亲,故而加倍勤勉,皇帝做得兢兢业业,官员都已离开衙门了,衙门里偶尔还能收到发来的朱批,可见其绝不是要鞭策的那种帝王。
而高永清天生的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