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2 / 2)

时间通知,把招生的时间推得那般晚,一方面是因为机器坊内部也需要做些准备,提前招好新的教员,准备好教师宿舍这些,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有一些学生可能会从比较远的地方过来。

三百个名额,在罗用看来着实还是太少了些。

“听闻你那机器坊今年秋里又要扩招?”这一日罗用去上朝的时候,进了宫城,行在路上,便有一个同僚过来与他搭话。

“正是。”罗用从前跟这人没什么接触,也不大分得清对方是敌是友。

“如今便有五六百了,再这般招收下去,很快便要过千了吧?”那人又道。

“应是要过千的。”罗用点头。

“教习女子学些技艺,确实是好事一桩,只是你招了那般多的人进去,怕是很难教得精细。”

这名官员叹着气,苦口婆心地对罗用说道:“我朝以一国之力,设立这长安诸学,生员总数也不过三千余人,加上那新立的工学,亦不足四千,你以一己之力……”

知晓对方并无恶意,罗用也就放下了戒备,一路听他念叨着,往那上朝的大殿行去。

这位官员没有见识过后世那种动辄就是上万人的学校,便以为对于一所学校来说,人数过千就很了不得。

这便是被时代背景限制了眼界,是很多人都无法超越的框架。

第438章 小道消息

这罗氏机器坊预备要开展秋招, 说是只招三百人,最后很可能也是要超员。

自那通知贴出以后,每日都有人前来询问, 其中不少外地来的商贾, 乃至于脚夫之流。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在罗氏机器坊能接触到最先进的新式纺织机技术,将来能挣大钱, 哪怕是为了他们自己,也要把自家女儿送进去。

这两年河东道与中原这边的联系甚是紧密,先是铺了最早的一条水泥路,复又出现了最早的一家物流快递, 之后又兴办起了许多针坊。

河东各地与长安城之间,行人货物往来频繁,很多原本鲜少出门的人, 也跟随亲戚朋友或是相熟的商户到长安一带谋生。

罗用从前在河东道送过一回打谷机,至今受益,河东百姓提起罗用, 便没有说不好的, 对于他们罗家人向来十分信任。

这回罗氏机器坊说要招人, 许多河东人想也不想,便说要回家去将自己女儿接来,听闻有那心急的,当日便已启程了,之后的日子里陆续又有不少人结伴而去。

罗用看这情形,知道三百个名额这回定是不够分的, 再增加三百怕也未必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