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坎大哈回赫尔曼德车程四小时。回到前哨基地附近时,正将近晚上八点半。
就在即将拐弯上山时,前方传来叽叽喳喳奔跑嬉笑声,迪勒立刻放缓了车速,前面道路上一群又脏又瘦的小萝卜头蜂拥跑了过去。
那些是附近罂粟农的孩子,不知在高兴些什么。
迪勒已有一段时间没回家,看着眼前这堆小孩,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副驾驶的查猜亦是如此,深知小孩们就是这样调皮吵闹的。不过……吵闹声传入车里,他下意识看向后视镜,里面男人果然不耐烦了。
“从那边拐过去,”查猜说,“可能是因为过节,孩子们才这么兴奋。”
迪勒按照他说的方向拐过去,顺口问了句:“什么节?”
“今天是十二月最后一天,也是今年最后一天了。”查猜看了眼时间,“再有三个多小时,就是新年了。”
新年。
眼前闪过碎片,周寅坤侧头看向窗外。
小孩子们还不知道车上坐的是大老板,正高兴地追着车跑。被挤在最中间的小女孩头上系着塑料袋,竖起两片小耳朵,瞧着眼熟。
阿富汗时间比中国慢了不少。这个点,那小兔估计正在香港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这么想着,车窗摁下。一只手探出窗外,下一秒响起“咔嚓”一声。
前面两人有些诧异,与此同时车子盘山而上,顺利驶入前哨基地。周寅坤下了车,把刚拍的照片发送了出去。
紧接着摁下了拨通键。
43 第358章 感慨
时间转眼就到了跨年夜。
舍堂大厅里圣诞装饰还没拆,今天路上堵车,夏夏到的时候楼里静悄悄的,大家应该都去了楼上的活动室。
夏夏先去了学生信箱处,上次回来忘了检查,寒假开始还不到一个月,信箱就被塞满了。她一边翻着厚厚信件一边进了电梯,里面大多还是寒假校园活动的宣传单,出了电梯翻到最后,发现还有一封来自国外的信。
信封上印着寄件人:国际救助儿童会·战争慈善办公室。
夏夏打开宿舍门,把东西放到桌上,坐下拆开信封,仔细看了起来。
当初她只接受了妈妈的遗产,另一张黑卡里的八千万美金及后续投资分红,她都委托政府代为处理。政府按照她的意愿,将钱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国内慈善,另一部分则用于帮助其他国家的妇女儿童。
得益于国内的安定平稳,国内捐赠部分多用于改善山区儿童生活、医疗以及受教育条件。而国外捐赠部分则主要用于帮助战争地区的妇女儿童,主要便是通过这个名叫“救助儿童会”的国际慈善组织。
信封里是第四季度的善款明细,上面告知了捐款的主要去处。里面还有些照片,夏夏倒出来,头一张就看得心头一紧。
照片上难民营的孩子们正排队领取水和食物,旁边幼小的婴儿额头上贴着退烧贴,依偎在妈妈怀里接受医生治疗。孩子们身后是成片用破布塑料搭起来的简陋住处,在天气好时可以勉强居住,一旦刮风下雨下雪,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
这还只是非战区的情况。身处战区的孩子生活在被炮火袭击后的破壁残垣中,没有水和食物,无法得到任何救助。
看着照片上孩子们怯生生又期待的眼神,夏夏不由叹了口气。
照片下还有张被折起来的纸,夏夏打开,是一张儿童画。用的应该是捐赠过去的纸笔,上面画着不标准的房子、树木、太阳,还有在花园里手拉手笑着的小孩们。
尽管没有写出来,但夏夏知道,这就是孩子们憧憬期待的家园。她认真看着,发现左下角竟还歪歪扭扭地写着两个中文字
谢谢。
笔划复杂的两个字,居然写得完全正确,不知是练习了多少遍。第一次收到这样的反馈,夏夏看着那照片和画,心中一时难以平静。
此时桌上手机嗡嗡震动起来,她这才回神,电话里曼仪学姐告诉她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