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5 / 6)

落在山丘和湖畔之间,透过开放式的窗户来捕捉自然美景。虽然楼的建筑在圆明园内非常普遍,但乾隆皇帝特别喜欢著名的四十景之一的“染霞楼”。

五、阁,是四面具有开放式窗户的多楼层建筑。包括圆明园里主要的图书馆文源阁在内的许多图书馆建筑都被称为阁并不足为奇。

六、榭,建筑在水畔或花圃旁边的景点,由于许多台榭都盖在水边,因此通常被称做水榭。在圆明园里最大湖泊福海的周边,就有非常多的水榭,像福海南端“澡身浴德”里的的澄渊榭。

七、园廊,是既长且通风的走道和回廊,连接各个景点之间的干道和支线,让走路的人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回廊有很多的类型,以外形来区分的话就包括直长形、波浪形和蜿蜒形,若以功能来区分的话,包括开放式、两层式、依山起伏式和水畔回廊等。双排回廊是两条回廊贴在一起,中间由一堵装有花格窗的墙划分开来,给人有层次和意想不到的感觉,虽然一般园林很少采用,但在圆明园里却随处可见。

八、轩,参照中国古代马车的样式,看来宽广高挑,所以被称做“车轩”,它们盖在既高且阔的空地上来取得最好的视野。最非凡独特的轩要算是长春园里的淳化轩,那里是乾隆皇帝用来展示他珍藏的著名《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石刻的地方。

九、斋,是给人在一个清静的环境下,独自闭门来自我反省或沉思用的,有点像欧洲的教堂气氛,那里可以让人寻找心灵上的慰藉和宁静。规模小的书房或图书馆也可以称为书斋,让园林的主人可以独自看书和写作。再者,斋在中国的传统里,是祭祀者在拜神或祭祖之前,在禁止吃肉、饮酒和敦伦时期暂住的地方。清朝的皇帝就经常使用圆明园里的斋,作为私底下自我反省,以及祭拜之用。

十、房,是一个包含起居室和睡房的私人住处。有些在圆明园里的山房就非常之大,例如四十景里的“接秀山房”。

十一、舫,是为了欣赏美景和嬉戏而建造。最有名的陆舟是石舫,首先建在清漪园里的昆明湖上,是今天颐和园里游客喜爱的景点之一。

十二、馆,是非正式的住处,通常是作为阅读和艺术创作的地方。在长春园里,乾隆皇帝就盖了一座引人注目和十分有趣的玉琅朗馆,它坐落在一个岛上,由一条蜿蜒的桥连接起来。

在圆明园里各式各样的建筑之中,没有一个个体是孤立的,而是结合各种复杂和不规则的亭和台,或楼和阁,或一群不同的建筑和庭院,呈现出整体园林的雄伟面貌。事实上,四十景里的每一个景观都是混合了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

园林艺术最伟大的综合体(2)

此外,在圆明园里还可以找到非常多的三种很基本的中国风格建筑。首先是桥,它是区隔也同时连接各个景点,圆明园也不例外。桥是园林中连接大面积的水泽和复杂水道的一种基本元素。桥可以以各种精巧的风格延伸园中的景致,从“之”字型的石桥横跨狭窄的水道,到高层的大理石圆拱桥,穹隆之处可以让小船通行。蜿蜒的桥通常是建在贴近水面的地方,让游人可以欣赏水中畅游的鱼和漂浮的睡莲。桥也可以有衬托或揭示附近景色的作用。最普遍的是利用湖石给黄石堆砌出来的石板桥作为栏栅。至于木桥,虽然很少在小型的私人庭园里看到,但在圆明园里却非常之多。

第二是墙。几乎每一座中国园林都有墙围绕,在庞大的圆明园里,墙更是伸展好几公里长。园林里墙的建筑,或由石头或由砖块打造,因不同的用途而设计,并以花卉、雀鸟和神话等艺术雕刻来装饰。在圆明园里最大的墙是舍卫城,围成一个单独的大院区,引人注目地坐落在圆明园原址的东北角上。

第三是塔。这是佛教的建筑,几乎是任何具规模的庞大园林,包括圆明园在内,不可或缺的元素。塔增添了宗教的意义和美学的价值。另外,圆明园里还建造了许多石舟和牌楼,这在一般园林里是十分罕见的。

圆明园的整体设计很有创意地融合中国的自然景观与生活方式、富有艺术感的工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