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到秀丽的湖景,在湖中央是凤麟洲和另一座西面的岛,上面有独特设计的仙人承露台。在开阔大湖的正中央,由这个重要部分往西有一座孤立而匀称的方形小岛,鉴碧亭就坐落在小岛上面。
绮春园的几何中心是春泽斋、生冬室和卧云轩等三座重要的建筑,由一根南北轴线串联起来,没有任何呆板的格局,因为它们被两个大小不同和形状各异的水域以富有艺术感的方式划分开来,西边与四宜书屋连在一起。从生冬室往南观看,可以见到卧云轩坐落在一座小小的岛上,创造出一个生动的景色。从卧云轩再往南走就是一片约有15英亩(约91亩)的广大山丘地。在任何一座5到6米高的山丘顶端,都可以从两侧欣赏到湖景。这座山丘地的南方竖立着一座被隔开的长方形喇嘛寺院,被称为正觉寺,占地150×80平方米。它有由三个主要楼层组成的庭院用来拜佛,并有一个分开来的前门向南开放。
在绮春园的西边是连接一座亭子和几条廊道的清夏斋,它建造在6.6英亩(约40亩)大的凤麟洲上,并由城墙围着,主殿堂朝南面对着伴随小湖的台阶,而小湖的南边是低矮的石山。这个建筑群包含了各种宜人的布置,包括湖泊、山丘、亭子、房屋和廊道,构成一座理想的夏居。从这里往南观看,可以见到澄心堂,它坐落在被湖泊包围的小岛上,满绿轩和畅和堂建造在另一边,坐落在被长方形湖泊包围的两座相连的小岛上。长而狭隘的岸边把长方形湖泊分为两个部分,在岸的南端有高耸的凌虚亭,对应着北面的仙人承露台。这个园林的西南部分营造了几个小岛,以点缀宽阔的水域,强调自然美和人工建筑。
随着绮春园的完成,大圆明园终于完成。圆明园就成为闻名的“圆明三园”,分别是原来的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或称为万春园)。
***************
*第二部历史
***************
英国人于10月7日抵达的时候,额尔金注意到“每一个房间都有半数以上的财物被取走或遭到破坏”,暗示法国人在英国军队抵达之前,就已经劫掠圆明园了。不过,近代学者发现法国人掠夺圆明园的财物是有限的,因为他们的马匹不多。而英国人就有很多马匹,“可以遍及更大的范围,并带走许多重物”
第四章圆明园的兴起
圆明园的历史始于康熙时代。康熙皇帝从1662年至1722年统治中国,他是天子,也是天朝大国的统治者,北京是他的帝国首都,也是其世界帝国的中心。当他在17世纪后期完全巩固其无上权力之时,就已经在北京西北近郊的西山脚下,重修了许多辽金时期,以及明朝亲王们遗留下来的残破苑囿和园林。康熙的第一座重要宫苑就是畅春园,他自称是在原来属于明代武清侯李伟已经破旧的清华园基础上建造起来的。根据朝鲜人的观察,与圆明园相比,畅春园是一座非常朴素的皇家宫苑。在1720年,俄国公使因接受康熙的款待,而有机会一窥这座宫苑。这些俄国人称之为“Tzan-shu-yang”,就是畅春园的俄国发音。他们所看到的是一座优美的庭园,一排排的树,宏伟的正殿,以及许多漂亮的皇家房舍。到了1722年也就是康熙六十九岁的时候,他就在这座宫苑里驾崩。
在1709年,基于风水上的考量,康熙选择在距离畅春园500米到600米远的一个地点,兴建一座崭新的宫苑,不久就被取名为圆明园。当圆明园的第一阶段工程完成时,康熙很慷慨地把它赏赐给他的第四子胤皇子。这位皇四子确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尽管一直有流言说他以不当手段夺取皇位。他最终继承他父亲的皇位成为雍正皇帝,并且将圆明园变成主要的帝王宫苑,把畅春园留给皇太后和她的皇室成员。雍正的继承人继续把圆明园用作皇家御园,无可避免地取代了康熙的畅春园。不过,畅春园因为由皇太后所居,所以仍然是一座重要的帝王宫苑。此园拥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宫门、庭园、殿堂、楼阁、廊馆、藏书楼、码头,甚至一条虚构的买卖街。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