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的骁勇与军功来看,西北之战,不该如此无声才对。”
李宣的话,瞬间引起了皇帝的疑心,然而赏赐他已经发下去了,君无戏言,皇帝不想打自己的脸,于是说道:“场上之势,瞬息万变,西北的军功上呈了两份,其中石骁也对此做出了解释。”
李宣猜到了皇帝的心思,疑心的种子既然已经埋下,他便不再过多的询问,“阿爷,菜快凉了。”
抛开国事,父子两谈起了家事,用过膳之后,皇帝开始关心起了李宣的终身大事。
“六郎,你也年岁不小了,是时候娶妻成家了。”皇帝看着李宣说道,“前几天也询问了你母亲,你母亲的意思是看朕。”
听到要成家,李宣抬起头,“阿爷,孩儿尚未及冠…”
“哎,古之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男子总要成家立业,提前举行冠礼又有何不可。”皇帝说道。
李宣从皇帝的话中听出了什么,当即起身跪伏,“阿爷,文王与成王乃是天子,为早日执掌国政才提前行冠礼,孩儿年纪尚小…”
“已经不小了。”皇帝打断了李宣的话,因为这件事是他心中一早就定下的,“巴陵侯萧世隆的幼女与你年岁相仿,待字闺中,朕曾经与巴陵侯提起过此事,所以这么多年,他的幼女一直未嫁,朕原本是想将你阿姊嫁入巴陵侯府,奈何…”
皇帝此时让竟陵王李宣娶巴陵侯之女,其用意十分明显。
朝中最有威望的大臣当属三公,在国事之上,皇帝也十分倚靠他们,其次便是三大武将。
“孩儿知道了。”看着父亲的眼色,李宣瞬间明白,于是只能顺着心思答应。
见李宣答应,皇帝亲自上前将之扶起,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几个兄长的死,朕一直很痛惜,你不愿出廷做官,也是个好事,不要辜负朕的厚望,但同样,不能做出残害手足之事。”
“孩儿知道了。”李宣拱手道。
李宣离开后,皇帝瞬间变了脸色,“贾舟。”
“小人在。”贾舟匆匆入殿叉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