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松心里也不得意,大房也不知道都办的什么事儿?余桃嫁到湖阳县,从不回家,余梅又做了妾,余奉又久在临安不回家,即使回家也是回钟家。在李氏身边的也只有余大郎跟小李氏两口子了,偏生这两口子好吃懒做的。钟小姐留下来的那二十亩地,她们只顾着收钱跟粮,却不管庄稼,村里人都在说她们。

相聚总是短暂的,宣氏跟余松俩人待了几天就要返程了。余榕身子重做不得重活,特意嘱咐秋桐把准备好的大包小包都给余松他们带回去。姑嫂二人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是都是十分好相处的人,彼此也是带着善意接触的,离别时还有了一些依依惜别之情。

余松平时运货都是走惯了的,只是这次带着宣氏就不能随意应付,正正经经租了大船走。宣氏上了船就跟余松私下道:“我看妹妹的日子过的不错,也好让娘安心。”临安居住贵,可是余榕食衣住行都挺好的,就是余榕人看着也很舒心的。

“你说的是。”余松欣慰一笑。

快过中秋了,袁氏这个做长辈的没说请大家聚一聚,反而是孙芸芸跟高凤翔差了人请吴襄夫妻过去。

“不是说这几天要到的吗?怎么还没回来?”余榕暗自担心。

贵儿苦着脸不做声,心里也是担心的很,他以前还跟吴襄一起去北边贩过货,差点被人劫杀的事情都有。这世上要挣钱可不容易,唯有功名傍身,那才可以横着走。吴家一年挣的再多分到吴襄根本没有多少,吴刘氏跟吴老爷也不补贴,纯粹靠吴襄一个人铤而走险,始终不是条靠谱的路。

可要找个挣钱的事情那可真不容易啊!

余榕问秋桐,“你以前会种菜吗?”院子里有些草木都空着,还不如种点菜,这样也不用常常去买菜了。

秋桐本就是农家姑娘出身,这些活都会,“三奶奶,奴婢都会的。”

第75章

“你怎么瘦成这样了?”余榕摸了摸黑瘦的吴襄,看他脸颊上的骨头都突出来了,很是心疼他。吴襄何曾这么辛苦过,余榕见到的吴襄都是风光霁月的,谈论诗词歌赋或者与人游刃有余的交往。

吴襄咧嘴一笑,大白牙露了出来,随之又沉默了,“这次没挣到什么钱,阿榕你会不会怪我。”挣钱不容易,吴襄算是很聪明的了,这次都栽了个大跟头,带过去的六十两几乎是血本无亏。里边一大部分还是余榕的嫁妆钱,吴襄自觉对不起余榕。

余榕把他搂进怀里,慢慢的抚摸着他的背,“没事啊,哪有人一下子就成功的。有钱有有钱的花法,没钱有没钱的花法,而且我生了孩子后就可以做绣活了,咱们存点本钱就回家去。”中国人很讲究衣锦还乡,若是没混好,都不愿意回家,这个心情余榕很是了解。

她是真的不在乎过苦日子的,她什么日子都能过,只要身边的人能平平安安就好。

俩个人从陌生人因为一纸婚约,才开始相知熟悉。吴襄选择余榕也只是因为觉得她刚好合适,而余榕选吴襄也是因为合适。但随着相处的时间跟二人为对方的付出,感情如一坛老酒一般愈久弥香。

吴襄紧紧的把头埋在余榕的肩窝,在余榕看不到的地方抹了几滴泪,他是真的缺钱啊!以前还不觉得,可现下无论是吃的还是住的或者穿的,用的钱都太多了。

“阿榕,我没事,你有身子了,快睡吧,我来陪你睡。”他是男人,不该让妻子为钱伤神,吴襄暗下决心,除了读书他要找些门路。

中秋到了,余榕帮吴襄换了新衫,见他精神抖擞,不免欢喜道:“我就说这件衫子做的不错,穿着多好啊!”余榕手里还有五十多两银子,也确实不多了,而且肚子里面还有孩子,还有未来的生活费都要节省,可她持家有道。即便是钱不多,但贵儿跟秋桐都没看出来。

吴襄对着铜镜照了一下,因余榕肚子太大,已经不宜出门了,所以吴襄独自出门去高家。他提的是余榕打发贵儿买的月饼,还带了柚子以及两身跟孙芸芸裁的衣裳。礼物不多,但心意到了就行。

秋高气爽,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