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左家的女郎不会低嫁,那么尉迟家起码跟左家实力相当,门槛绝不会低,问题来了,这样一户人家,为什么要跟作风强势、对女婿有一定控制力和要求的左家联姻呢?
真爱?利益输送?还是尉迟家需要找一个盟友?
尉迟读武到底知道些什么?
想要跟将军级别的人物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没有勋位官衔是不行的。
至于非正常沟通渠道,只能用一些不入流的手段,不仅会被人看轻,也无法达到她想要的结果。
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甘州了。
另外,还有一个小细节让她有些在意。
左平的姑姑是贵妃,她的侄女嫁给了当朝太子。
嗯……那皇后在干嘛?
这宫廷里的事,还真是有意思。
林菁回到火里才发现,潘良也在带人整理家伙什,一见她回来立刻招呼道:“早些收拾,咱们要去甘州了!”
……合着就算她不答应,裴景行也会把她连火一起端了。
等等!
那她到底是步兵团还是跳荡团?
这个问题始终没机会问裴景行。
床板翻过来就能做车板,把帐篷行李放上去,她坐在驮马拉的车上,跟着三千人的部队,吱嘎吱嘎地往西北方颠过去了。
在大昭,行军不算太苦,为了保持机动性,就连步兵都有车马坐。
可是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都是小跑着跟在车马后面,不是觉悟高,而是想通过运动让身体暖起来。
她在人群里还发现几个熟面孔。
那个曾有一面之缘的崔缇,黑脸的少年张彦祺,更妙的,还有之前跟凌霄虎一起的陌生男子。
他发现林菁后,用手指了指身旁,又摇了摇手。
凌霄虎死在那场守营战里了。
在行军的路上,他们也得到了来自长安的消息。
东突厥答应退兵,与皇帝签订了渭水盟约,两邦互惠互利,互不侵犯,永远亲如一家。
信使在官道疾驰,逢人便喊出圣旨内容,可他们却听不到欢笑声。
沿途可以看到许多被践踏的田地,无人的村落,以及腐烂在野地里的尸首。
他们走一路,埋一路。
为他们提供补给的州县也是死气沉沉,只有施粥的时候,才能看到一群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难民,如游魂一般无声地向粥厂靠拢。
那粥大半都是清水,秋收的粮食被突厥打劫了太多,边境的人民都在挨饿,更遑论难民。
林菁手里的那些存粮都给了小孩子。
能多活一天,就多一天的希望。
毕安年还一脸傻白甜地问火长,“签了盟约,我们跟突厥人就是兄弟了?那以后是不是就不用打仗了?这些人只要熬过了今年,明年就有新收的谷子了!”
潘良白了他一眼:“这盟约能管五年就不错了。”
“不会五年那么久的。”林菁低声道。
这种耻辱的盟约,是大昭不知用多少利益换回来的休养生息时机,每多一年,对大昭百姓的压迫就要多一年,如果说签订盟约之前的大昭百姓只需要养自己和自己的国家,那么现在,还得加上一个东突厥。
这种负重不能持续太久,太久必生民变,尤其是边境。
这一点担心,在到达甘州的时候,就成了人间真实。
甘州隶属于陇右道,大约有百姓六千户左右,辖区内有张掖、删丹两个县。这里的地势配置可谓华丽,北有合黎山、干峻山、居延海、盐池,南有祁连山、雪山、删丹山、弱水、大斗谷,无论是放牧还是耕种,亦或是靠山吃山,都物资充足,是西北难得的好地方。
大昭自建国以来,兵力一直紧张,于是只在张掖、蓼泉、赤水、同城四个地方设了守捉,每一守捉至多三百人。
趁东突厥南下的功夫,甘州北面的西突厥和紧挨的吐蕃没少打秋风,西北民风剽悍,守捉军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