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为人表现,知道这家虽然买卖做得大,也不过是本分小民罢了,不由得一笑:“朕没有恼怒,与状元重名,朕十分高兴。回去好生宽慰你父母,不要担心。小民辛苦,朕也不要你们的银子,平日里公平买卖,不要鱼肉乡里,就是不负圣恩了。”婉清玉连忙应了,只是讷讷半晌,又说:“陛下,臣还是改个名字吧。这样冒犯圣威,臣就是写了信回家,父母家人也不能安心。”她现在成了吃皇粮的,改名字也麻烦,她得先请旨,玉帝准许了才可改名。新名字自然不能冲撞陛下,可也不能重了宗室、公侯勋贵、各级上司,又要与自身八字相合。定了名字,要拿着新名字去户部改黄册,户部要调档出文书,她还要拿着文书证明亲自回原籍地验明正身修改一致,吏部也要留存改名记录以证明改名前和改名后是同一人。做完这些,还要通传三台六部,告知有官员更名之事。

玉帝便说:“不光你改名麻烦,你爹打算让你家这一辈全跟着改了清字,这几十口人得多生多少奔波劳累?何必呢!”提笔写了“公平买卖”四字,说:“朕赐婉家一块匾,挂在铺子里,既是对以往的赞许,也是对将来的勉励,你可安心了?”

婉清玉这才放心,又高兴玉帝赐字,忙写了陈情书,讲明玉帝意思,又嘱咐父母多多怜老惜贫,约束族人,造福乡里。待牌匾制成,派家里稳重可靠的仆人将信件与牌匾一并送回家乡,供在总店。读了婉清玉的回信,不光婉家上下感恩戴德,四邻八乡闻听此事,也都震惊于皇帝的亲民大度,纷纷来婉家看匾,婉老爹拿着女儿的书信,反复讲着皇恩浩荡,又设感恩堂,凡乡里六十以上孤寡老人,皆可来此住下,每日供应两顿饭。婉家名下的药房,每月两次按节气舍药义诊。一时间民心火热,富家乐善好施,贫家少了计较,平时百姓偶有与小吏的磕碰,怨言也少了许多。

只是虽然玉帝不介意,群臣到底不敢直呼婉清玉名字,先时称呼状元娘子,入了翰林院便都称呼婉翰林。婉清玉也迅速请老师赐了字,入职翰林院后,同年们来贺她,又赠了号,平时她便多以字号落款,除了上奏章只能老老实实写名之外,其他时候轻易不再写清玉二字了。

而今姚忠厚当众喊婉清玉名字,又是这般怒骂,群臣自然要喝止她。姚忠厚也意识到失言,慌忙请罪。玉帝笑道:“原也没骂错,你本就是既不赞同这个清玉,也看不惯那个清玉。”姚忠厚瑟瑟不敢言语。

安抚地看了婉清玉一眼,玉帝扫视群臣:“如果没有疑问,就去办吧。退朝。”

皇后本就仰慕玉帝,一直以内臣守则严格要求自己,追随玉帝去做他高兴的事,何况她也希望限制青楼,此事既能不违背自己心意,又支持了爱人与挚友,皇后干劲十足。

玉帝此举则只是希望杨戬高兴,因此细心制定仁政,严格监督臣下执行,又特意对天下讲明是皇贵妃的建议,给他拉百姓的好感。宫里宫外都赞圣上仁德,杨戬却明白,玉帝这做法并不是真的理解他,只是想哄他开心。他现是宠妃,固然能得皇帝千般温柔万种体贴,可一朝失宠,他又会被怎样对待呢?心里平添了无数烦恼忧愁,情绪越发差了。

杨戬的抑郁玉帝察觉到了,他怕杨戬对他失望,怕杨戬觉得他无情,可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的错处,颇有些手足无措。恰好榜眼颜若阳早有废止青楼的想法,读书时她便亲眼见过同窗好友因家道败落而被卖入青楼的事,只是她势单力薄,成不了事,只能一边发奋读书,一边将诸多悲惨见闻记录下来。玉帝下旨限制青楼那日,她正在为那个好友哭灵守夜。满心的愤懑抑郁促使她连夜写了奏章,预备回京亲自面圣陈述。

回京后得知圣旨,颜若阳与婉清玉、顾山岚商议数日,三人联名上书,将青楼种种黑暗不堪写出,期间虽有些令人尴尬难言之处,三人互相鼓励,也尽数写下。

玉帝大为震惊,他自幼长在皇宫,看多了主动入宫的淫妃,未想过还有这些事,因此再次下令:“青楼之罪,实出朕意料。从今往后,不再准许开办青楼。私自蓄奴经营者罚没家产,流三千里。”又命刑部光耀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