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婢子来罢,姑娘且歇歇。”
寻真还在想着那海钓的事情,此时面上便露出了向往的神情,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唾沫,道:“那海里头的鱼也不知道长成什么样儿,肥美不肥美?刺多不多?”
这话说得陈滢直笑,知实便卷起本书去敲她的头,嗔道:“你又在说什么胡话?镇日里就想着吃,府里莲花池的鱼你见一回馋一回,这海里的东西也是能乱吃的?”
主仆几个正自说笑,忽闻外头传来了一道清脆的声线:“表姐在么?”
听得此声,知实并寻真皆噤声,寻真当先走到门边儿,挑帘向外张了张,便笑道:“表姑娘来了,快请进,姑娘在屋里呢。”说着便侧身将来人让进舱中。
来访之人正是陈滢的表妹李惜。
李珩膝下育有两子一女,长子李恭今年十六岁,次子李恪十四岁,女儿李惜今年十三岁,只比陈滢小了两个月。
许是受环境的影响,又或者是身教胜于言教,李珩自己读书做官皆勤勉谨持,却也不乏变通之处,他的几个孩子便也都出落得很不错,尤其是李恭,自幼便聪颖异常,八岁那年在一次春宴上被大儒柳公弼一眼相中,遂拜入其门下就读,十三岁便高中了秀才。
第126章 李家兄妹
因打算参加明年的秋闱,柳先生命李恭暂且放下书本,去外地游学一番,长长见识,恰好李珩调任济南府,于是李恭便也跟着“长子服其劳”,他们这一路的吃喝住宿,皆是李恭带着管事预先安排的。
至于次子李恪,有那么样一个天才般的哥哥压在上头,他便显得平凡了许多。不过他生性豁达,为人有豪侠气,急公好义,大具孟尝之风,与兄长李恭一文一武,倒也相得益彰。
李惜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又是个女儿家,委实是被父母兄长宠着长大的,由此便作养出了一副娇憨的性子,陈滢每每看见她,便总会想起红楼梦里的两个人物湘云与香菱。
既有湘云之明洁爽快,又有香菱的执著憨顽,这种微带矛盾的脾性,倒是与盛京城那些千篇一律的贵女们不一样。
“我还当表姐也去前头钓鱼去了呢,不想表姐竟老实呆在屋里。”李惜此时已经笑着走了进来,连个丫鬟也没带,进屋后左右望望,便又掩袖道:“表姐的功课想是做完了。”
陈滢错眼看去,便见李惜今儿穿了件遍地锦葱绿衫儿,下着藕白色的密裥裙,裙缘上绣满了大大小小的折枝菊,发上亦插戴着应了秋景儿的团菊碧玉簪子,却是将她那张平凡的面容亦衬出几分清秀来。
“我的功课早做完了,倒是表妹你,如何现在才来?莫不是才起床不成?”离京越远,陈滢眼前的世界便越是开阔,如今也有心情开开玩笑了。
李惜被她说得红了脸,看了看一旁立着的寻真并知实,小声儿地道:“表姐可别笑话儿我,委实我起得也不算太迟,嬷嬷说我前些时候晕船没睡好,叫我多补补。”
一面说话,她一面便从那袖子里掏出几张大字来,放在了陈滢面前,满脸期盼地道:“表姐瞧瞧,这是我昨儿写得的。”
她突然来了这么一出,陈滢微觉不解,向那纸上望去,却见上头写着一首前人的诗,这也就罢了,唯独那字迹,怎么看都有点歪歪扭扭的。
“我见表姐悬着铁块儿写字,就叫嬷嬷也给我缝了两个小沙袋儿,已经练了好几日了。”李惜笑眯眯地说道,又从袖笼里翻出两个很精致的锦囊来,也放在了案上:“我请嬷嬷多缝了两只香囊,往后表姐练大字,就将那铁块儿装在这里头,手腕子就不会磨得疼了。”
看着那绣有精致兰草纹的锦囊,陈滢有点哭笑不得。
写个大字而已,又不是要送礼,用这么精致的锦囊装铁块儿,那也太讲究了。
她张了张口,拒绝的话已然到了口边,可是,一触及李惜那双黑黝黝地小狗儿似的眼睛,那些话语便又散了去,只伸过手去,将那锦囊拾起来细细端详着,赞道:“好个精致的物件儿,这绣工比我们家女夫子的手艺还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