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记这边,酒楼渐渐步上正轨,每日的食客都比之前在食肆那边多了三四倍,虽然忙,但大厨帮厨多起来,许沁玉倒也没觉得很累。

何况只要把东来居原本的大厨帮厨教会,以后就好很多。

日子倒也过得挺快,转眼就是一个多月,到了腊月。

许沁玉也跟田屠户定了一千五百条火腿,最后想了想,直接定了两千条,就算到时候真吃不完,这东西可以放,放到可以生食的标准后,让鲁夫人的商队帮着运到其他的州城都挺好卖的。

这东西尝过味道就知有多美味,不愁卖不出去。

田屠户自然没那么多猪后腿,他认得的养猪户比较多,自然是跟他们定的。

这些后腿也不可能一次性都送来许沁玉这里,都是一个月内,陆陆续续送来。

而许沁玉也陆陆续续,在腊月里把这两千条猪后腿全都腌制了起来。

腌这些猪后腿,又花了一千多两银子,她身上还剩余二万多两银子,也不知道够不够饶州城那边饭庄建造后续费用。

不过那些大部分材料的银钱都已经付过了,就是还剩余后面工匠们的工钱,以及一部分家具跟厨具的工钱没有付。

而且许记自打搬去东来居,每月的进账翻了好几番!除去分给冬家的那三成,她每月还能得三千两银子左右。

所以也估摸着,剩余的银子加上这往后几个月许记的进账,应该是足够饶州城那边的饭庄。

就是之前那个买下来存放火腿的小作坊显然已经有些不够用,里头存放了九百多条火腿,最多再能放个一千多条,剩余的一千条火腿直接借用了鲁夫人在大谷村的大酒坊存放,那个酒坊建的比较大,空余的房间不少。

就是她也舍不得黑玉跟白玉一直守在两边看火腿,特意请了两个老实本分些的人帮忙守着。

这还是布庄吴氏的丈夫夏元志给她介绍的人,以前也在布庄跟着夏元志跑营生,后来年纪大了,力气不如从前,就回了家,人都是本分老实,帮忙看看作坊还是没问题的。

许沁玉搬来来溪巷,虽然距离吴氏比较近,但她平日太忙,也没经常串门。

不过平日也总有碰见的时候,逢年过节也经常走动,两家关系也是越好越好。

吴婉家的邵哥儿今年也已经七八岁,可比三年前才来源宝镇要租房时遇见的那个瘦瘦小小的邵哥儿要壮实不少,个头也蹭蹭的涨。

邵哥儿跟凤哥儿还有芫姐儿关系都很好。

现在三人还在一个私塾里读书,平日都是一起上下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