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四不满地说道:“我们是偶然路过,见这儿地形宽坦才进来瞧瞧的。你让我们明天来?明天说不定我们早就离开这里几百里路了。”
孟辉歉意地说道:“那好吧!你们几位就留在我家里,我找我三叔来陪陪你们。到晚上,我爹应该回来了,你们再找他详细了解一下。”
楚雅白了陈老四一眼道:“你瞧周家墩的人多淳朴,有急事离开,还放心我们几个陌生人呆在他家里!”
她对孟辉一通称赞,说他心地善良,助人为乐。楚雅说她看上这个面上,也有意在这儿投资办厂了,让孟辉安心去送孩子,她会等村长回家的。
孟辉出门找他三叔的时候,陈老四偷着乐了:“听孟辉所说,上一批来的人应该就是文三哥。可这文山哥也太笨了,怎么想到他们是来找煤矿的?这儿可都是平原啊!”
我嘲笑他道:“陈老四,我瞧文三哥可比你聪明多了!谁说平原上就一定没煤矿?你不是说了吗?文三哥一连搞了好几个墓都是空手而回,这只能说明文三哥和他手下,对分金定穴之术还是不擅长,几次看走眼,他不亏死才怪呢!”
楚雅也赞叹了一下:“忘川说得对!文三哥的人,不擅长堪舆之术,那他们找墓,肯定是撞运气的多。你想啊,几个人拿着探杆四处在地下戳,难道不会引起人怀疑?可如果说他们是找矿的,还会有人怀疑他们吗?”
陈老四也愣住了,他怔了半天,才叹了一口气道:“看来这文三哥还真是聪明之人,只是他的盗墓水平太臭了。”
孟辉领着一个看上去很敦厚的老人来了,他在场地上就大呼:“楚小姐,这们就是我三叔。我就不进来了,让三叔陪陪你们,我得赶紧送孩子去看病。”
孟辉的小面包很快便发动了,伴随着二嫂的抽泣声,他很快便离开了我们的视线。三叔进来了,我们也立即中止了刚才的话题。
三叔很木讷,很多时候只是对我们笑笑,一个劲地给我们斟茶。
我忍不住了,故意诱导他道:“三叔,你们这儿的村子真大。可为什么叫周家墩呢?村长可是姓孟的啊!”
没想到这一下打开了三叔的话题,他兴奋地说道:“你们外乡人不知道吧?几百年前,我们这儿出了一个英雄人物。”
周家墩本是一个小村子,也不在现在这个地方。在明末,这村子中出过了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三叔也叫不出那英雄的名字了,只是说英雄被南明皇帝封为大将军。周大将军曾带兵在一座县城抵御了清兵两个多月,终因寡不敌众而殉国。周大将军的部下拼死抢出了他的遗体,在上奏朝廷后,南明皇帝下令把周大将军的灵柩运回老家并厚葬。
周大将军下葬时,修建了一个很大的坟包,因此,当地人就把这儿改称为周家墩。
只是后来清兵进攻到这儿时,想起了他们被周大将军抵抗而死了多少八旗子弟,一怒之下,清兵掘开了周大将军的土坟包。可他们失望了,虽然铲平了整个土墩,却依然没见到周大将军的遗体。后来清兵急于南下,便没再寻找周大将军的墓葬。
周家墩的土墩被铲除了,但周家墩的名字却保存了下来。遗憾的是,至今没人能说清周家墩到底在什么地方,连县志上也是含糊不清。
后来流行自然村合并,附近的十几个自然村就并到了这里。当时合并后,各个自然村的村民都要求保留自已的村名,可各不相让,一直为此争执不休。
直到县里来人,那个干部一副文绉绉的模样。他问乡亲们,这一带还有谁的名气比大明的周大将军名气大?因此,干部当场拍板,新的村子沿用周家墩的名字,这才平息了众议。
三叔滔滔不绝地聊了两三个小时,忽然门口一个大嗓吼道:“孟辉,家里来客人了?”
一个皮肤黝黑满脸沧桑的人出现在大门口,他见到我们几个人,不由得愣住了。三叔赶紧上前说道:“几位,他就是这家的主人,也是我们孟家墩的村长周建国。建国,这几位是台胞,想来我们这儿投资办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