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1 / 2)

魏楹知道父皇嫡母恩爱,而且功劳确实属徐皇后最大,她谦虚一番就识趣地告退了。

女儿一走,永平帝就把徐皇后拥到了怀中。

这一年多徐皇后除了料理后宫,其他的时间几乎都放在编书上面,而她编《劝善》一书,其实是为了替他拉拢天下文人之心。《劝善》遵循圣贤之道,文人学子观之必然盛赞皇后,有贤后自然也有明君,百姓们听了文人们的话,渐渐也会忘了他夺位的不正。

永平帝不后悔夺位,可天下百姓看不到他的无奈,只会诟病他欺了侄子。

“能娶你为妻,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事。”永平帝低低地在徐皇后耳边说,连“朕”也不用了。

徐皇后抬起头,看着丈夫眼角渐渐多起来的皱纹,眼中浮起泪光:“我只愿能替你分忧。”

永平帝笑着替她擦去泪花。

重阳祭祖,永平帝携徐皇后率领一众儿女,去孝陵祭拜先帝。

回来后的第二日早朝,永平帝宣旨昭告天下,封嫡长子端王为太子,另择吉日举办册封大典。

端王领旨谢恩。

四位王爷与文武大臣们齐齐跪下,先拜帝王,再拜太子,口称千岁。

磕头时,楚王魏?i偷偷看向身边的三弟。

魏?嘁谰苫故悄钦琶挥腥魏伪砬榈睦淞场?

魏?i收回视线,藏起了自己的不甘。

第 156 章(魏?啾阈那楹芎?...)

早朝散去不久, 永平帝封端王魏?D为太子的消息就在宫里宫外传开了。

最先知晓此事的,自然是宫中的后妃与皇孙们。

咸福宫,小太监一打听到消息, 赶紧来禀报顺妃娘娘。

顺妃温氏深深地松了口气,面上也露出笑容来。

作为永平帝的妾室, 顺妃一直都很敬重徐皇后,也觉得嫡长子魏?D是太子的不二人选, 要不是儿子告诉她外面竟然有关于储君之位的各种猜测,还牵涉到了儿子,顺妃根本就没想过自家母子还会卷入这种大事当中。

顺妃一点野心都没有, 只想一家人平平安安的, 她觉得王爷就够尊贵了, 不必再冒险争皇位。

太子不定,儿子要被人猜疑, 现在太子终于定下了,儿子也就安全了。

至少顺妃是这么觉得的, 所以她很高兴。

淑妃崔氏居住的长春宫离咸福宫很近,二妃关系也亲厚,得知魏?D封了太子,淑妃笑着来了咸福宫, 邀顺妃一路去向徐皇后道喜。

顺妃也才换过衣裳,两人就一块儿出发了,在淑妃刻意的引导下,路上她们都在夸赞魏?D从小到大的种种过人事迹。

她们离得远,抵达坤宁宫时, 丽妃李氏、贤妃郭氏已经到了,正陪着徐皇后说笑。

顺妃、淑妃加入其中, 四妃同时向徐皇后贺喜。

徐皇后自然熟悉这四妃的性情,顺妃、淑妃都是本分之人,贤妃虽然出身将族却性情爽朗,偶尔随性一些容易让人觉得骄纵,其实并无野心。只有丽妃自视甚高,时不时言语挑衅一二,不过无论丽妃还是楚王甚至楚王的孩子,都缺点明显,徐皇后从未将这一家放在心上。

最关键的,徐皇后相信永平帝是个明君,相信永平帝不会公然违背祖宗礼制,放着贤名在外的嫡长子不立,而去立哪个庶出王爷。

既然早已料定儿子会做储君,今日诏书一下,徐皇后也没有什么喜出望外的情绪,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不骄不躁。

丽妃表面笑着,其实心里酸得要死。

她一直都不服徐皇后,两人一个娘家是跟随先帝立下从龙之功的顶级新贵,一个是立足金陵几代的世家望族,本就是旗鼓相当,只因为先帝厚爱徐家,才点了徐皇后给表哥做正妻。

她低了徐皇后一头,如今她的儿子也要低徐皇后的儿子一头。

如果表哥刚登基就封魏?D为太子,两年过去丽妃差不多也认了,可表哥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