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3 / 7)

步步高嫁 萧如梅徐子航 10529 字 1个月前

心里暗道:“难道真的是天意?”是问自己,也是问上天。她把签文重新装回竹筒吗,站起身往外走。

主仆四人走上玉带拱桥,萧如梅心情极差,也无意观看四周景象。秋兰、秋彤也看出了自家小姐不高兴。秋兰为了引开她的注意力,指着左前方的姻缘树道:“小姐快看!是姻缘树。”萧如梅朝着姻缘树走去,那树叶也被骄阳晒得蔫了,毫无生机的挂在树上。她将早就准备好的金、红双色的手链挂在树上。人都说挂的越高越好,一定会得到一份美好的姻缘。她踮着脚够到一个高枝,把一对手链费力的系在树枝上。额头有微微的细汗流下,她看向斜对面的凉亭。此时寺内几乎没有香客走动,也是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萧如梅朝亭子内走去,那亭子建造精妙,绿瓦红柱,亭子里摆着石桌石凳。亭子上悬挂的匾额却十分怪异,叫风波亭。萧如梅在亭子里坐下,秋兰摆琴,秋彤焚香。萧如梅缓缓弹起记忆中的曲子《秋水》,这首曲子只在年少的时候听母亲弹过,那时候父母都很宠爱她。只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这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到悲苦之处她的琴声也越来越悲戚!远处的箫声传来,竟缓缓跟着她的琴声吹着箫曲,琴箫和鸣,竟有惺惺相惜之感。一曲终了,萧如梅抬头四处张望,寻找吹箫之人,却连半个影子也没见到。

主仆四人来到孟姨娘住的院子,原来孟姨娘是这里的常客,有固定的礼佛下榻之处,名叫静心苑。四合院里面种着几棵梧桐树,还有一口井。井边长着翠绿的青草,朝颜花攀爬在井边。进了院子却没有见到孟姨娘,萧如梅扑了个空。问了寺内的姑子才知道孟姨娘和净空师太在闭关,一时半会儿出不了关。萧如梅也不想立刻回萧府,吩咐了忠叔去府里禀报,说要在佛缘庵住些日子。这也是常事,萧夫人想来不会反对。

建安十九年,江南连日大雨,农田尽数淹没,房屋也冲塌过半。国库却没有余粮赈济灾民,皇帝陈显下令在官宦富户家中征粮。这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差事,有粮食的人都想着等到粮食涨价是好卖出去挣钱,又有谁会把自家的粮食上交国库呢?陈显已经多日睡眠不足,精神也憔悴了。

潘府书房里,潘邵煜左手里端着冰镇莲子汤喝了小半碗,却依然觉得身子燥热。右手一把折扇几乎没有停止过。他朝陈琦看去,不知道陈琦在画什么画?心里好奇,他搁下喝了一半的冰镇酸梅汤,走到书案前一看,原来是幅美人图。他不由的惊讶道:“我以为你在画《山居农耕图》,不想却是位美人?”陈琦搁下笔道:“从没有画过美人图,一时兴起而作。”潘邵煜细看那张美人图,竟是一个坐在亭子内抚琴的美貌女子,青涩稚气未退,那双眼睛却极为晶亮,仿若繁星。潘邵煜目露探究之色道:“此女子可是殿下心仪之人?”陈琦坦言相告道:“一面之缘,并不认识。与她琴箫合奏,竟有惺惺相惜之感,堪为知己!”潘邵煜好笑道:“殿下这话说得倒也糊涂,只是一面之缘你就引为知己,未免太夸张了吧!况且殿下也不是轻易付出感情之人。”陈琦把画仔细卷起来道:“知己与相识早晚无关,重在性情相投!我现在才体会到一见倾心的含义。”此话说进潘邵煜心里,对画中之人也起了好奇之心。陈琦把画递给潘邵煜道:“替我收好,哪天我想看了就来你这里看看。”潘邵煜颇为不理解道:“一幅画还藏着掖着的,害怕人抢了去不成?这可不像殿下的性子。”陈琦解释道:“放到东宫又要无端惹出不少是非。我可不想心爱的女人没有娶到手,她就平白葬送了性命。”潘邵煜颇为理解,接过画像道:“看来殿下是真心在意画中之人了。”陈琦说完私事,又转到正事上道:“父皇委派的几个征粮官,都是些怕事的无用之徒。都五六日了,也没有征收上来一旦粮食。我想上奏父皇,担任征粮官一职,你觉得如何?”潘邵煜摇头道:“断人财路的事不能干。太子若是接下这个差事,不定会寒了满朝文武的心。”陈琦不以为然道:“就算是得罪文武百官,落个万人唾骂之名,能救助万千百姓脱离苦海也是值得的!”潘邵煜知道他主意已定也不在规劝。又想有潘后这样精明的母后在,太子想接下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