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去。”潘邵煜点头道:“殿下尽管放心。”
陈琦押着二十万粮食去江南赈灾,帮助灾民抢种秋粮。三千禁卫军脱下官袍,下地扶犁,耕地的黄牛也换做战马。江南四州十郡,半月之内尽数耕种完毕。抢种完秋粮,陈琦又组织人给受灾民众搭建房屋。三千禁卫军从耕夫变作泥瓦工匠,按照标准的图纸建造农院。三间正房,两间配房,院内一口井,一颗枣树。这是他梦想中的家,他脑海中想起萧如梅的笑颜。此时才明白宇文馨对他说的话,爱一个人就是要默默付出,不求任何回报。
陈琦和三千禁卫军都住在简易营帐内。一些没有屋子住的难民也住在这片营地上。陈琦的帐子除了木板搭建的床,只有一个书案和一把破旧的椅子。书案上摆着几卷竹简样式的医书,是《千金方》。这本医书流传于民间,陈琦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把它找齐。想着把这些医书规整到一起,用同样规格大小的纸张誊写一边,装订成册。回京的时候好送给萧如梅。
宓妃的生辰在十月,陈显七月就派宦官冯昌去益州采办寿辰用的餐具、茶具。对此事很是重视。陈显后宫内宠颇多,唯一长情不变的却是宓妃。
益州杨家在送走一个张扬跋扈的庆郡王之后,又迎来一个皇帝身边举足轻重的人物。司礼监太监冯昌奉旨出京,坐着八抬大轿,鸣锣开道,缓缓而来。杨家家主杨严带着子侄兄弟在府门外列队出迎。
冯昌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进正门,沿着大理铺就的路往内院而去。翠柳夹道,湖水缓缓流入府外的碧水溪,玉带拱桥横跨湖面,走上拱桥,俯瞰湖水波光潋滟,抬首翘望,白鸽飞旋,亭台楼榭,参差错落,回廊曲折,幽深绵长。一行人转过回廊,一道拱门出现在眼前,上面挂着一个匾额,写着‘碧春园’三字。穿过拱门,眼前一片青绿之色。百花争相开放,藤架上落着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向右转,奇石林立,似鸟兽虫鱼。天然造化,有鬼斧神工之美,溢于言表。走上观景台,俯瞰台下菊花争艳,环视四周精致,飞霞阁、临仙居、钟翠楼、落英楼、荷香榭、明月楼、藕乡村、存菊院、添香楼等几处院落尽收眼底。冯昌回身朝杨严道:“都说益州杨府碧春园精致优美,园林造诣精湛,果然名不虚传。”杨严跟在冯昌一步之遥,朝冯昌垂首道:“公公过奖了。”一行人走下观景阁,朝存菊院而来。
院子里种满各种品种的菊花,五颜六色,参差错落。杨严引着冯昌进了正厅道:“此处是在下为公公准备的下榻之所。”屋内当门一架屏风绘制着秋日红枫,殷红夺目。归家的少年骑着白马朝着落日方向而去,马蹄扬起,红叶飞溅。冯昌不由多看几眼道:“此画立意精巧,着墨细致,不知是何人所作?”杨严道:“此画是小女元淑涂鸦之作。”冯昌眼内闪光道:“想不到益州也有这样才艺绝佳的女子,本座倒要见识见识。”
为了迎接冯昌大驾,杨严颇费心思。将存菊院里外翻新一遍,又添置了上好的花梨木陈设,所用茶具、摆件全部采用罕见的白瓷和琉璃瓷器两种。屋内帷幔全部采用青蓝之色,冯昌一一看过,点头道;“倒是对本座的喜好颇有了解。”他不由的多看杨严几眼,杨严如实回禀道:“杨家与内工局打交道多年,若连这点都不知道,岂不是辜负了公公这么多年的栽培?”冯昌含笑落座,杨严从旁作陪。杨府丫鬟鱼贯而入,奉上香茶、果品若干。
冯昌和杨严坐着聊天,因说起杨家几位少爷小姐都是才艺双绝,貌美出众的。冯昌有意见上一见。
接到传见,杨家几位少爷由杨严长子杨元朗起,全部盛装来见。先是杨严三子杨元朗、杨元靖、杨元戎拜见。冯昌一一看过,杨元朗已经成年,性子稳重。杨元靖面色枯黄,竟是久病之人。他的目光从杨元靖身上略过直接看向最后一位红衣少年,此人面白唇红,身材挺拔均称,举止洒脱不惧。冯昌面露微喜道:“这孩子倒是长得齐整,可读书识字?”杨严脸色尴尬道:“略通笔墨,更爱习武。”冯昌微微点头,命人赏了礼品。二房杨恪三子觐见,冯昌也有礼品赏下。紧接着是杨家两房的小姐和两位寄居杨府的表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