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是喜欢的嘛。”
凤宁脸一红,“才没有...陛下声称要下旨逐我出宫,是我脸皮厚赖下来的。”
杨玉苏知道李府后宅的艰险,正色道,“你现在是不能出宫,若是不能留在皇宫做妃子,好歹也得挣个头衔风风光光回去。”
凤宁笑了笑没再接话。
裴浚这边等了两日,果然等来一臣子上送贺表,里头提到大礼议之争的关键,指出杨元正等人漏洞,声称先帝遗诏只提出“继皇帝位”,不曾明确要求皇帝继嗣,这就给了裴浚捭阖的余地,除此之外,折子里还提到先帝朝吏治废弛,洋洋洒洒写了十几条政要得失,裴浚“如获至宝”,立即宣他入殿,君臣对答一番,裴浚下旨擢升他为吏部右侍郎。
这份诏书自然被内阁给驳回来,大晋朝的规矩,皇帝的诏书得内阁批过,方是可正式施行的圣旨,如若不然便是中旨,中旨当然也可行,就是名声不大好听。
这个时候就显现出这位年轻帝王的狡猾来,他吩咐杨婉把诏书送去慈宁宫。
太后不是握着玉玺么,这桩事您老人家来处置。
慈宁宫盼着章佩佩做皇后,杨元正自然是要扶持自己孙女上位,原先通力合作的二人在此事上起了分歧,太后一看到杨婉,几乎不做犹豫,给折子盖了戳,让发送内阁。
内阁t?当然也可以驳,但那个人是太后,皇帝和太后联下旨意,臣子再一意孤行,有失体统,杨元正迟迟不肯,其余阁老便生了劝阻之意,任命诏书顺利发放吏部,王琦帧被授命为新任吏部右侍郎,江滨一案不是拖了不少臣僚下水么,空出了不少名额出来,恰恰吏部右侍郎到任,替裴浚安上了不少帝党人手。
裴浚就这么一环扣一环,渐渐掌控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