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里亦有暖炉,其实半点也?不觉得冷,可随行的?内侍们却?仍旧担心他着凉,时不时上前看一眼,要给他添衣加炭。
他们越是如此,反而越让他心中难安。
他不禁想,这些?年?来,那几个?已出嫁的?女儿,还有没能长成便先夭折的?儿子们,当初是不是也?像珠儿母女一样,在不是冷宫,胜似冷宫的?地方艰难度日?
这么多年?,他独爱皇后。
遇到?她之前,他尚算是个?温和体贴的?丈夫,对妻妾们雨露均沾,但?郑氏是是个?小心眼的?性子,容不下他身边有其他女人。
起初,只是容不下新人,到?后来,连在她之前就已伺候在他身边的?老人们,她也?渐渐容不得了。
她生来骄纵,受不得气,每与?他争执,总要哭上两日,有时连饭也?不吃,惹他心疼,不得不主动让步。
他自信夫妻这么多年?,对妻子足够了解,对她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可真正看到?珠儿母女的?样子,他还是忍不住想,自己这些?年?将所?有的?温柔都?只给了皇后一人,是否太过残忍了一些?。
在池畔待了近半个?时辰,内监们上前劝了两回,也?没将他劝回去,最后,他们实在看不下去,大着胆子上前,说?:“陛下,时辰不早,若再不回去,皇后娘娘跟前儿恐怕要问起了。”
提到?郑皇后,萧崇寿没有像往日那样立即回神,而是仍站在原地,望着远处的?灯火,也?不知到?底在想什么。
内监们一直等着,直到开始怀疑他恐怕没有听见,正犹豫着是否要再提醒一遍,就见他对着波光粼粼的池面叹了口气。
“罢了,”他收回视线,摆手道,“回去吧。”
到?底是多年?夫妻,在他心里,郑皇后母子始终排在第一位。
第二日正月十六,是萧珠儿出嫁的?日子。
公主和亲,是整个?京都?,乃至举国上下都?无比关?心的?大事。
一大早,文武大臣们便在萧崇寿的?亲自带领下,聚集在宫门处,一个?个?换上年?节大典时才用的?礼衣,神情肃穆,列队两侧,送公主出嫁。
年?轻的?公主,青涩的?面孔间稚气未脱,顶着一身贵重华丽的?公主婚服,在无数人的?注视下,登上车马。
临行前,她在礼官的?指引下,向站在高台上的?萧崇寿行大礼拜别。
“儿臣远嫁,往后不能再在父皇身边尽孝,心中倍感愧疚,万望父皇珍重,儿臣祝父皇长命百岁,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