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二娘抚掌:“就是这个!”

她望着柳渔,笑道:“原本前两天就该去你们绣庄再拿点的,可我寻思着你这一段都不在绣庄,样衣恐怕也不多,现就等着你回去后,再过个几天我就去你绣庄定货,今天跟你问个准信儿,你哪天回绣庄?”

柳渔笑了起来:“明天,二姐要拿货的话,五天后去吧。”

不过柳渔还是有些好奇,问崔二娘:“二姐怎么不照着先前的款自己做一些?平价些的款同款料子你也拿了,仿做一些应该不难。”

“怎么没做。”崔二娘直接带着柳渔走几步,拎出一套衣裳给她看,“你瞧瞧这套。”

柳渔看了看,正是自己绣庄的款,只是细看,又似乎有些不对。

崔二娘摇头,道:“这是我们仿着做的,看着很像,事实上穿上身还是有区别的。”

小镇里的裁衣娘子,没有柳渔和张娘子那样的手艺,一样的料子一样的款抄下来,乍一看很像,穿上身就是少了一份服帖,看上去就略差了一筹。

崔二娘道:“除非把你做的衣裳原样拆了,照着剪裁,要不然要做到完全一样,我看难。”

她把那衣裳挂回去,拉了柳渔回后院,道:“我其实算过账,镇上相对好卖些的平价款,我这边自己做,工费上也不少钱,和你给我的价格一件只相差百来文左右,你那边过来的款好卖,我与其费那力气仿制,且仿不精,还不如就从你那边多拿一些,这生意做得倒还省事,你说是不是?要不是每个人身材不一,需要定制,我倒觉得全卖你的货许是这钱还更好赚。”

崔二娘与柳渔关系好,这话略避了避外边的绣娘,和柳渔倒是没避忌,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而柳渔,略想一想也就明白了。

照样子仿很难仿得一样,哪怕有同款料子,可若要仿得像,那就得拆原样衣。

拆一件仿两件,再把原衣还原,这实在太费工费事,有那工钱她还不如直接到她如意绣庄那边拿,可若拆一件仿多件,长丰镇就这么大,一家不停卖旧款的绣铺生意肯定不如时时出新的绣铺好,而且拆了重新缝合的衣裳,除非手艺极佳,否则有些精贵料子多多少少是会留下痕迹的,所以最划算的反而是直接从绣庄拿款。

崔二娘说这些话原是无心,柳渔却是听得心头一动,一个念头在她脑中一闪而过。

第152章

从崔家绣铺出来,柳渔心中就一直在琢磨一件事,崔二娘觉得卖她绣庄里拿的成衣比卖她们自己做的成衣更赚钱,更省事,那么别人呢?

安宜县周边镇子不少,绣铺少说有数十家,其他绣铺有没有可能也愿意销售她们如意绣庄的衣裳,如意绣庄有没有可能和陆丰布庄一样,走批零兼营的路子?

这个念头一起,就再难打住了。

一直以来,和崔二娘的合作在柳渔和卫氏看来其实都是人情生意,初时是崔二娘关照她们,后来是两家人互相关照。

她们家起来得太快了,从柳渔回到柳家,一开始零碎做几套成衣在崔二娘绣铺里寄售到开起如意绣庄,中间不过短短数月,而后就是大婚,这让柳渔从来没有时间去细思一些事情。

可今天崔二娘那一番话让柳渔改换了认知,这样的合作或许不仅仅是人情生意,它完全有足够的利益驱动力,在没有人情关系这一层保障的基础上发展成一门生意。

然而真想将之做起来,难度也极大,大庆朝哪一个地方也不乏绣庄绣铺,但绣庄绣铺往往都是各自经营,做得好的也就是开出分号来,究其原因,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每个人的身形不同,衣裳量身定制才最合适。

哪怕柳渔,放到崔二娘铺子中售卖的衣裳其实也是和自家样衣一样,以最为大众的那个尺寸为主,碰上来的顾客身材不一样,就需现场量身定制,这是绣庄难以像布庄一样发展的最大原因,而第二个原因,就是抄款。

若非和崔二娘关系极好,柳渔不会把自家绣庄的成衣往别的绣铺送,建立不起那样的信任,也不愿意自家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