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要是有点什么红白喜事的,不都得靠人家帮衬着点?”
马婶拍着顾柳的手,细细的给他说这里头的道理:“给多给少不要紧,但人家得了好处,心里自然就高兴,以后村里再要有人在背后嚼你俩的舌根,也能帮着说一嘴,这不是很好吗?”
顾柳自小就没有阿爹,嫁过来以后也没有婆母,从来没有人给他教过这些,如今马婶儿这么一说,顾柳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心里对马婶儿也愈发感激,知道她这是打心眼里疼自己。
第二天,云裴出门打猎去,顾柳就自己一人背了一大筐菜出门了,给住在附近的几户人家,以及从前村里帮过他的那些人家都送了些菜过去,他自小也是在村里长大的,一个人上门倒也不怯。
收到他的菜的人家果然很高兴,虽然那些菜不值多少钱,自己家里也都有,但再怎么说也是白得的,而且人家还想着自己呢,自然都是一通夸,也不叫顾柳空手回去,这家抓一把花生,那家抓一捧果子,最后顾柳背了筐菜出门,倒是也装了小半筐杂七杂八的东西回家了。
第25章
秋收已经接近尾声了。
今年的天不错,田里庄稼长得好,丰收了,家家户户心情都好,见着人的时候也都喜气洋洋的。
最近这些天,村里到处飘着肉味。
这粮食打下来了,手里银钱丰了,不得割点肉吃?就连那家里条件没那么好的,也得给家里孩子煮个鸡蛋吃。
趁着这会子新粮打下来了,顾柳他们也要向村里人买些新米回来做口粮,至于向哪家人买,云裴也已经想好了。
他和顾柳两个人一年大约要吃一千一百斤到一千二百斤左右的粮食,而以他们这边人的饮食习惯,稻米虽然没有麦面吃的那么多,但也得备上个四五百斤才够,折合下来就是四石半左右的粮食。
这四石半的粮食,云裴打算两石向村长家的买,两石向马婶家,还有半石则买的是村里一户姓孟的人家。
马婶儿家自不必说了,以往每年云裴也都要上他家买粮的,而村长家,云裴也是考虑过的。
秋收以后,家家户户留够了自家吃的存粮以后都要拉去镇上卖的,但这么多粮食,每年要拉到镇上也是件辛苦事儿,若是村里有人愿意出钱买,那自然是最好的,两头都省事了。云裴找村里人买粮,马家就算了,人人都知道这两家关系好,但其他的,不管落在哪家,别家瞧见了说不上都得说两句酸话,唯有村长就家不会,二来,他预备着过段时间要盖新屋,到时候肯定也要村里人来做帮工,这事儿总得和村长提一下。
至于那姓孟的人家,孟大叔和阿嬷是村里出了名的穷户,两人年纪都不小了,只有一个儿子,前些年被征兵征走了,后来又死在了战场上,只剩下他们两个老的,守着一间破屋和几口薄田,生活过得很是惨淡。
两个老人家每年就指着田里那点粮食过日子,四亩田,产的粮也不多,薄田一亩顶多也就是两石米,再留出他们自己吃的,每年最多能卖的也就是半石米的样子,还得费力气拉到镇上去,镇上的粮商见他们卖的少,还要压价。
云裴见他们日子过得辛苦,便朝他们买了下来。
在买粮这件事情上,顾柳完全没有半点意见,连村里人知道了这事儿都说夸说云小子这个事儿办的地道,孟家日子过得确实苦,村里人有时见着了都会帮一把手的。
云裴和顾柳上门说要买粮的时候,那孟大叔和他的夫郎都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孟阿嬷甚至眼里闪过点泪花,临走的时候非给顾柳装了一小袋枣子,让他回家吃。
刚打下来的新米自然要比陈米贵,一石米就要一两银子,于是这一下就去了四两半的存银,虽然手上的银钱少了,但家里的粮仓也丰了,又存下了那么多过冬吃的菜,顾柳心里也不慌了。
这一日,秋高气爽,天空湛蓝高远,连一朵云絮都没有。
云裴上山打猎去了,他说如今入秋了,山里的动物为了过冬,都出来贴秋膘了,得趁这个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