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三个季节还能熬一熬,冬日里是真的熬不住,他们柴禾还少,炭更是从来就没有过。还有就是冬衣,土布倒是新买的,棉花却是老旧结成块块的,一点儿都不保暖。

说真的,周芸芸还真就有些同情李家:“家里田产少,咋不出去打短工呢?留下女人和孩子伺弄田地,男的都去镇上找活计不就成了?那回赶场子,我就看到好几个铺子都在招人。”

“你懂甚么?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你这丫头片子怎么那般狠心,你舅舅都当爹的人了,年岁一把了,怎么能出去干活呢?更别说你阿公了,早该待在家里头享福了,没的一把年纪还出门讨生活的。”

见周家阿娘一脸的不满,周芸芸甚么都不想说了。

其实,都不需要仔细打听年岁,这周家阿娘比阿爹还小了两岁,可以想象李家舅舅肯定更小。阿爹翻过年才二十八呢,李家舅舅能有多大?阿公的年岁估计也大不到哪里去,这年头的人成亲早,又没有任何避孕措施,这阿娘是阿公的长女,单从这边算,就知晓李家阿公阿婆绝对比周家阿奶年轻多了。可就连阿奶都拼命做活赚钱,怎么搁李家那头就不成了?

还有修屋子,怎么就花钱了?周家年年翻修房屋,也没见花上一文钱的,再说冬日里那是查漏补缺,真正修缮房屋哪个会等冬天?这得有多懒,要等熬不住了才花钱请人修屋子?

再有便是柴禾了,周家后院里头堆着小山一般的柴禾,怎么就花钱了?哪怕杏花村离大青山有很长一段距离,可也不见得没地方砍柴罢?

说白了,就是一个又穷又懒,越懒越穷。外加脑子还不好使,真是有够让人同情的了。

“芸芸你个丫头要上哪儿去?”周家阿娘原本是逮着机会跟周芸芸好生倒一番苦水的,也好借此哄得周芸芸帮她向周家阿奶说说好话,多少也能拿出点儿粮食给她娘家送去。再不然,倒是让周家这些个壮劳力一道儿帮着砍几天柴,不出钱,出力总是应该的罢?